农历五月的风,带着山林间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吹拂着黑瞎子沟屯后山那片刚刚被开垦出来的土地。往日里肆意生长的灌木丛和荆棘已经被清理干净,露出底下黝黑湿润的土壤,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一块块依着山势平整出来的参畦,像巨大的台阶,层层叠叠地向上延伸,虽然还显得粗糙,却已然有了规整的模样。
程立秋站在最高处的一块参畦边,手里捧着一把棕红色、比米粒稍大些的参籽。这些参籽是他托了王老板的关系,几经周折,才从辽省一个早期的参场高价买来的优质品种,花掉了他手头所剩无几的现金的一大半。参籽在他布满老茧和新伤的手心里,显得格外娇贵。
山下,参帮的几十号人或坐或站,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程立秋。今天是个大日子——播种。对于这些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庄稼汉来说,播种意味着希望,也蕴含着敬畏。更何况,这次播下的,是他们闻所未闻、价值据说堪比黄金的“参娃娃”。
韩老栓蹲在田埂上,吧嗒着旱烟袋,眯眼看着程立秋手里的参籽,对旁边几个老伙计低声嘟囔:“瞅见没,那种子,油亮亮的,是正经货。就看咱这地,养不养得活了。”
“立秋这小子,是真敢干呐。”另一个老人感叹道,“这要是成了,咱黑瞎子沟,可就要出名喽!”
也有年轻的后生心里犯嘀咕:“种下去得六年!六年呐!到时候啥样谁说得准?”
程立秋能感受到身后那些目光的重量,有期待,有怀疑,有单纯看热闹的。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面对众人。他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但眼神清澈而坚定。
“老少爷们儿,婶子姐妹们!”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忙活了这些天,咱这地,总算有点像样了!今天,咱们就要把这金贵的参籽,请到咱这黑土里安家了!”
他顿了顿,举起手中的参籽:“这种子,金贵,也娇气。咋种,有讲究!不能深,不能浅,得让它刚好能吸着地气,又见着点光!咋摆,也有规矩,不能密,不能稀,得给它留出长大的空儿!”
他边说,边走到一块已经整理好的参畦前,蹲下身,用一根削尖的小木棍,在松软的土埂上,小心翼翼地划出一道浅沟。然后,他捏起几粒参籽,均匀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点播在沟里,再用指腹轻轻覆上一层薄土。
“看见没?就这么种!”程立秋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深浅、间距,都得照这个来!咱种的不是苞米,是精贵玩意儿,马虎不得!谁要是图快,瞎糊弄,糟蹋了种子,我程立秋第一个不答应!”
他的语气严肃起来,目光扫过众人。大家也都收敛了神色,变得郑重。一天一块钱的工钱,加上管三顿饭,在这年头是极好的待遇了,没人想因为偷懒耍滑丢了这好活儿。
“立秋,你就放心吧!俺们指定当自家地里庄稼一样伺候!”一个憨厚的汉子大声应和道。
“对!种好了,咱屯子也跟着沾光!”
程立秋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那咱们就开工!韩老栓叔和几个有经验的老人负责划线、检查,其他人,按之前分好的组,开始播种!妇女同志负责送水、送种子!都仔细着点!”
一声令下,寂静的山野顿时热闹起来。人们按照分工,纷纷行动起来。负责播种的汉子们,学着程立秋的样子,蹲在田埂上,用木棍划出浅沟,小心翼翼地将一粒粒参籽点播下去,动作虽然笨拙,却异常认真。他们不再是单纯的雇工,更像是参与一项神圣仪式的信徒,每一粒种子的落下,都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
韩老栓背着手,在参畦间慢慢踱步,不时蹲下看看深浅,或者纠正一下间距,嘴里念叨着老一辈传下来的、关于栽种药材的土口诀。他的存在,像一根定海神针,让大伙儿心里更踏实。
妇女们提着水壶和装满参籽的篮子,穿梭在田埂之间,给忙碌的人们送水添种。她们叽叽喳喳地说笑着,给这严肃的劳动场面增添了几分生气。孩子们则在刚开垦出来的空地上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程立秋没有闲着,他来回巡视,亲自示范,解决遇到的问题。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流下,滴落在新翻的黑土里。他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一张张被汗水浸湿却充满干劲儿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创业的豪情,有对未来的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些人的工钱,这家家户户的希望,都系于他这看似冒险的决定之上。
播种工作持续了整整三天。当最后一粒参籽被小心翼翼地掩入土中,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口气。放眼望去,层层梯田般的参畦上,布满了一条条整齐的浅沟,像给大山披上了一件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条纹衣裳。
夕阳西下,给山峦和参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人们收拾好工具,三三两两地下山,虽然疲惫,但脸上都带着完成一件大事后的轻松和满足。
程立秋和韩老栓走在最后。韩老栓看着这片倾注了众人心血的参田,缓缓道:“种子是种下了,能不能发芽,能不能长大,就看老天爷赏不赏饭,也看咱后续的功夫到不到家了。立秋啊,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程立秋重重地点了点头:“栓叔,我明白。接下来,守参、护参,才是真正的硬仗。”
他知道,播种,只是将希望埋进了土里。而要让它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财富之树),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精心的呵护和应对无数未知的风险。山林里的野猪、獾子,变幻莫测的天气,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每一关,都不好过。
但此刻,站在这片新生的参田边,闻着空气中泥土和汗水混合的气息,程立秋心中充满了力量。希望已经播下,剩下的,就是坚守和奋斗。他相信,只要人心齐,肯下力,这片黑土地,绝不会辜负他们的汗水。六年的等待,或许漫长,但值得期待。山风掠过,吹动他汗湿的衣襟,也仿佛在回应着他无声的誓言。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