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好罢了。
“哎,怎么还动手动脚的,我不是在夸你嘛。”
纳兆祥有点不高兴地说。
“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走吧,阿东那边吉时快到了。”
炳文笑着说。
“哎哟,恭喜恭喜啊,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娄彪紧接着插话,一边说着一边拱手祝贺。
“咳,娄叔,您这祝福我先收着,不过今天是开店的吉时。”
风东亮哭笑不得地回应。
“都一样嘛,生财和生孩子不都是‘生’嘛。”
娄彪不以为意地摆摆手。
能看出来,这家伙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如果他和胡子叔认识的话,应该能聊得来。
今天是风东亮的东篱火锅店、许红豆的人无病药膳馆、江莱的莱客手工艺馆,还有娜娜的云苗·洱咖啡馆,四家店一起开业的日子。
所以大家就没各自分开办仪式。
像拜祭本主庙这些传统流程已经都完成了。
因为云苗村来了很多珍贵的鸟类,所以鞭炮是不让放的。
现在主要就是由云苗村的舞狮队和舞蹈团来表演助兴。
接下来就是四家店一起揭下门口挂了好一会儿的精美招牌。
风东亮站在一个高台上,拿着喇叭大声说:
“感谢各位来参加今天的开业典礼……今天咖啡馆和药膳馆全天免费供应咖啡和药膳,原则上不限量。”
“不过师傅们毕竟不是机器,要是累了,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另外,已经尝过的朋友,尽量把机会留给还没尝过的。”
“火锅店和手工艺馆这次就不参与这个活动了。”
“但手工艺馆会有几位大师现场展示技艺。”
“站在我旁边的几位,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家可以上网查查他们的资料。”
“比如鹤庆银器的炳文……还有白族三道茶的兰慧月大师,她会在药膳馆为大家泡茶。”
“如果人太多没看到,也别急,几位大师会在云苗村待五天。”
风东亮介绍完这些大师后,
围观的游客顿时来了兴致。
不少人拿出手机查了查这些人的信息,
心里不由多了几分敬意。
这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敬重,
也是对这些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手艺的敬佩。
要知道,现在有名的大师才能拿到国家补贴,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他们靠的就是热爱在坚持。
任何一个能坚持到现在的技艺大师,都值得尊敬。他们和那些被官方评为“优秀曲艺非遗传承人”,却大张旗鼓公示,结果公示电话都打不通的所谓“艺术家”完全不同。
这些人是真正靠手艺吃饭的,“二八三”也不是靠曲艺世家的背景。如果他们的技艺不过关,谁会为他们的作品买单?国家又怎会认定他们是非遗传承人?
虽然他们的前辈、师父通常也实力不俗,但问题是,有些人靠着师承关系却难堪大任。这双“鞋”合不合脚,只有祖宗知道。
风东亮说完后,药膳馆、咖啡馆、火锅店的员工陆续进店开始工作。许红豆三人把各自手写的菜单和招牌摆在门口。
娜娜的咖啡馆比较简单,主要是*洱咖啡的各种豆子,以及她自己研发或风东亮帮她做的甜点。
“我们店用的都是国产咖啡豆,来自隔壁的*洱市。这款是*洱最有名的思茅小粒种咖啡。”
“它色泽好、品质高,香气浓郁持久,略带果酸味,咖啡味很浓。”
娜娜和咖啡师一边做咖啡,一边向客人介绍*洱咖啡。很多咖啡师都是从咖啡园调过来的。
很多人听说过*洱茶,但*洱咖啡在国内却鲜为人知。尽管*洱咖啡为辛巴克等国际品牌提供原料,看似搭上了“国际化”的快车,但本土咖啡的产销并未增长,利润也很低,大多还停留在产业链下游,只能作为原料供应商。
*洱咖啡的价格普遍很低,出口后却被辛巴克这样的品牌加工,赚走了大部分利润。比如在大城市,一杯中杯拿铁卖27元,但*洱本地的咖啡农只能看着叹气——毕竟,就算是冠军级别的咖啡豆,也不过每公斤两三千元。这“黑金”根本没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咖啡馆里的客人也不着急,毕竟真着急的人也不会来这儿。他们懒洋洋地坐在店里,打量着装修和环境,看到喜欢的设计就拍张照片发到网上。这里的设计似乎正合游客的口味,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在拍照打卡。
隔壁的药膳馆也开始热闹起来。
“药膳是中医和烹饪结合的产物,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断摸索、积累形成的独特饮食文化。”
“这道是生地炖鸡汤,适合夏天体虚、气阴不足的人滋补,对心脾虚弱、气血不足、肾阴亏虚、虚热、盗汗等问题有好处。”
“这道是参麦炖甲鱼,有滋阴补气、增强体力的作用。”
“这道是荷叶粳米粥,可以清热解暑、祛湿气、提升阳气,夏天中暑或者腹泻后适合食用。”
……
“每道药膳都会注明禁忌。”
“现在是夏天,所以菜单上的方子基本都是适合夏季吃的,还有一些是缓解高原反应或者调节体质的。”
“不同的季节,甚至天气变化、温度高低,我们都会根据当天的情况调整药膳的配方。”
“这些药材大多来自云南,都是地道产地的好货。”
“这些是药农刚采的野生药材,这些是模拟野生环境种出来的。”
许红豆也在向游客介绍菜单上的药膳。
但很多药膳的知识,都是风东亮亲自教她的。
虽然她现在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这并不影响她把内容讲清楚。
毕竟常用、基础的药膳知识她已经记住了。
对面的火锅店。
阿亮今天刚开业。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菜单上的食材也格外有特色。
“独龙牛肉、龙陵黄山羊、撒坝猪、丽**……”
云南本地的六畜都上了菜单。
而且都是云南省农业厅评选出的六个代表性品种,整整齐齐。
比如六种本地牛:独龙牛、槟榔江水牛、德宏水牛、文山黄牛、中甸牦牛、邓川牛。
游客看到菜单上列出这么多本地品种,都觉得不可思议。
平时根本不会注意这些内容。
纷纷拿出手机搜索。
只要不是连指甲疼都要百度的人。
那应该也不会是一病就是癌症的人。
搜索点百科知识还是靠谱的。
“小伙子,你这里真有这些……这些本地土生土长的猪牛羊肉?”
一位老大爷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鸡鸭鹅对他而言比较常见。
不过,本地品种的猪牛羊,有些可是难得一见的食材。
“大爷,当然有啦,您要是不信,跟我去后院瞧瞧,活的不方便抓来,但早上刚杀的,都是新鲜送来的。”
“每种肉都有证书,编号也能查到。”
“我们每天进多少货就卖多少,卖完就没了。”
“鸡鸭鹅和鱼这些,我们都是现杀现做,主打一个新鲜。”
“你们可以看着图片慢慢选,或者检查它们脚上的环也行。”
“我们厨房是透明的,不管切什么食材,都得在台面上操作。”
“这是菌菇,有野生的,也有种植的,就算是种植的,也是自然生长,不打药也不催长。”
阿亮笑着向游客介绍自家店的特色。
他曾在火锅店工作过,也经历过找货源的辛苦,现在面对游客的各种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手工艺馆里,不少游客跟着风东亮等人前来,想看看大师们现场展示技艺。
因为人太多,只能控制入场人数。
李元化师傅正专心制作伞用的弹簧。
这弹簧不过是用一片竹子做成的。
靠的是竹子本身的弹力,手法简单却巧妙,蕴含着古人的智慧。
他先穿好伞骨,用尺子量好间距,再用线固定边缘,接着巧妙地把骨架弯成圆弧形,然后糊上纸。
伞的雏形就完成了。
但对傣族油纸伞来说,这才刚开始。
之后还要经过晾干、上色、涂菜籽油、再晾干等多道工序。
一把伞才算真正完成。
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这却是李师傅几十年的功力。
而且这只是他的小试牛刀。
他真正的绝活是竹编技艺,远远不止做伞这么简单。
这种傣族油纸伞几乎已经失传,只是制作周期相对短一些,适合现场展示。
李元化之所以被称为竹编大师,是因为他能用竹子编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家具、竹瓶、船、火车、飞机、竹画等,甚至连能装水泡茶、滴水不漏的茶具也能做出来。
一句话,只要经过他的手,就没人能认出那曾是一根竹子。
游客们在十几位大师的工作间来回走动,没人敢大声说话,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打扰到他们的“艺术创作”。
这些匠人早已把普通的谋生技艺,打磨成了返璞归真的艺术。
手工艺馆的二楼是工艺品展示区,虽然不全是大师的作品,但每一件都精美独特,充满手工艺的韵味。
毕竟都是手工打造,和机器生产的完全不同。
“老板,这个怎么这么贵?这也太离谱了吧,不都是银器吗?”
一名游客被价格吓了一跳,忍不住问道。
喜欢影视:截胡许红豆,姐姐绝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影视:截胡许红豆,姐姐绝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