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密信上那“官仓陈米,或可一搏。慎查‘广储’二字”的提示,如同迷雾中的一道微弱烛光,既指明了方向,又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官仓?那是朝廷重地,储存国库粮秣之所,岂是寻常商户可以觊觎?陈米?向来是口感差、香气弱的代名词,如何能用于制作精致点心?“广储”二字,又指向何处?
林小满握着纸条,心潮起伏。赵琰(或者说他背后的力量)再次提供了关键信息,但这信息背后的含义,却需要她自己去揣摩和冒险。漕路已断,常规渠道被锁死,这看似不可能的“官仓陈米”,或许是唯一能打破僵局的机会。
她立刻让石猛设法打听“广储”相关的信息。石猛凭借往日跑码头的人脉,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一些模糊的消息:汴京确有“广储仓”,乃户部下属仓场之一,主要储存一些非上等、用于平抑粮价或应急的粮食,其中便有部分存放年久、品质下降的“陈米”。这些陈米,按规定会定期以较低价格处理给一些特定的商户,如酿酒的酒坊、制作饲料的工场,或者……在某些特殊时期,经特许,用于制作大量赈灾的粗劣饭食。
“姑娘,这陈米……向来是下等货色,蒸出的饭食口感粗糙,毫无米香,咱们的点心讲究精细,如何能用?”石猛面带忧色地回报。
林小满沉吟不语。直觉告诉她,赵琰的提示绝非无的放矢。既然“陈米”是客观存在的资源,关键就在于如何“用”。她想起前世一些关于粮食加工的知识,陈米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淀粉老化,口感变差,若处理得当,未必不能焕发新生。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既然高端原料被卡,无法在“丰盛”上做文章,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在“清雅”、“本真”上做到极致?用这被视为下品的陈米,开发出一款颠覆认知、彰显“林记”化腐朽为神奇功力的新产品!这本身就是对“品牌价值”最有力的诠释!
“石大哥,你再去仔细打听,这‘广储仓’的陈米,寻常商户如何才能买到?需要什么手续?价格几何?”林小满下定决心,要搏上一搏。
石猛领命而去。与此同时,林小满开始闭门研究陈米的特性。她让阿福设法从市场上零星买回一些品相不同的陈米样本,亲自浸泡、蒸煮、研磨,反复试验。她发现,陈米虽缺乏黏性和香气,但其米粒松散,若研磨得极细,过筛去除粗糙感,或许能形成一种独特的、略带沙质却清爽的口感。而且,陈米吸水性较强,若能搭配得当的汤汁或馅料,反而能形成独特风味。
几天后,石猛带回消息:广储仓的陈米,理论上商户可凭市籍文书和保人担保,申请购买,但手续繁琐,且通常量大,少有食肆问津。更重要的是,负责此事的仓场小吏,似乎与“八珍楼”也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前路艰难,但林小满心意已决。她让石猛不惜花费些银钱打点,也要想办法弄到一小袋广储仓的陈米样本回来试制。同时,她结合“价值提升”的战略,将新产品的方向定为——高端茶点。
既然主打“清雅”,她便构思了一款“澄心玉露糕”。以极细的陈米粉混合少量糯米粉增加些许黏性,用反复沉淀的荷花蕊泡制的清露代替部分用水,追求极致的清淡口感和隐约的荷香。馅料则摒弃甜腻,选用微甜的莲子泥和一点点盐渍桂花,突出食材本味。造型上,力求素净,做成小小的方形,半透明状,如冰如玉,契合“澄心”之名。
另一边,她加紧“秋实黄金饼”(以栗子芋头为主)的研制,作为补充和备选。
就在她潜心试验之际,漕帮渠道彻底断供的消息终于确认,库存告急的警钟敲响。铺子里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林小满顶住压力,将所剩无几的精米细面全部用于完成已预订的“菊韵糕”和少量“百花烧卖”,坚守对承诺客户的信誉。
几天后,石猛终于通过曲折的关系,花高价弄回了一小袋真正的广储仓陈米。米粒颜色暗淡,闻之确有淡淡的陈腐气。林小满不惊反喜,立刻投入试验。她采用先浸泡、后轻度发酵、再细细研磨多次过筛的复杂工艺,最大限度地改善口感,去除不良气味。经过无数次失败,当她终于蒸出一笼颜色微黄半透明、口感清爽略带韧劲、带着淡淡荷香与米香的“澄心玉露糕”时,连尝遍美味的石猛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姑娘,这……这真是用那陈米做的?”林老实难以置信。
“口感和香气虽与精米不同,却别有一番风味,尤其适合配茶解腻。”林小满尝了一口,心中有了底气。这款点心,成本低廉,却工艺繁复,理念独特,完美契合了她“价值战”的思路——卖的已不是食材本身,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和技艺!
时机成熟,林小满果断行动。她让石猛正式以“林记”的名义,走了明路,向广储仓提交了购买陈米的申请,虽过程依旧受到刁难拖延,但终究是合规渠道,对方也不敢明目张胆拒绝。同时,她放出风声,“林记”因追求独特风味,历经艰辛,寻得古法,将以特殊工艺推出一款清雅至极的“澄心玉露糕”,每日仅限十份,需提前三日预订,且只搭配特定茶饮套餐售卖。
消息一出,本就因“菊韵糕”对“林记”刮目相看的文人雅士和老饕们,顿时产生了浓厚兴趣。用“陈米”制糕?还号称“清雅至极”?这巨大的反差,成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李翰林等人更是主动询问,表示期待。
就在“澄心玉露糕”预订悄然开启,“林记”以这种奇特方式艰难维持之际,一日下午,一位气质雍容、身着华服、由丫鬟陪着的夫人,悄然走进了略显冷清的“林记”。她并未预订,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店内雅致的布置和那块“糕含秋韵”的题字。
林小满亲自接待。那夫人点了仅有的“秋实黄金饼”和一杯清茶,细细品尝后,微微颔首,看似随意地问道:“店家,听闻你家有一款需预订的‘玉露糕’,甚是别致,不知今日可否破例一尝?”
林小满歉然道:“夫人见谅,玉露糕工艺繁复,原料特殊,需提前准备,今日实在无法供应。若夫人不弃,三日后可来品尝。”
那夫人也不强求,只是笑了笑,目光扫过柜台后林小满那张因连日劳累而略显清瘦却目光坚定的脸,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店家是个有风骨的。这汴京城里,能在这般境地下,还守着这份‘清雅’的,不多了。”
说完,她便留下茶钱,翩然离去,并未表明身份。
林小满并未多想,只当是一位品味不俗的客人。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位看似寻常的贵夫人,其一句随口的评价,却即将在暗流汹涌的汴京,激起一场她意想不到的波澜。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汴京早餐合伙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