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冀州,本该是万物复苏、农事渐起的时节,然而漳河两岸却是一片狼藉。浑浊的河水虽已退去,但留下的是一片片板结的泥沙,淹没的田埂,以及零星漂浮着的牲畜尸骸。几个面黄肌瘦的农夫,正木然地站在田埂上,望着被毁的家园,眼中尽是绝望。去岁秋汛,漳水再度泛滥,这已是三年内的第二次了。
一队骑士沿着泥泞的河岸缓辔而行,为首者正是监军沮授。他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身后跟着几名工曹官员以及被袁绍特授 “大匠作” 之职的马钧。沮授奉袁绍之命,总揽四州水利兴修与农事劝课,此行便是亲自勘察漳水水患,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做最后定策。
“漳水桀骜,古来如此。”一位本地老农在沮授询问时,颤巍巍地指着河道,“丰水时肆意泛滥,枯水时又河床见底。我等小民,靠天吃饭,奈何,奈何啊!”
沮授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将这一切记在心里。他深知,河北虽经度田括户,府库渐丰,但农业的命脉依然脆弱地系于这些喜怒无常的河流之上。若不能驯服江河,保障灌溉,那么再多的田地,再充足的劳力,也经不起天灾的折腾。大将军“劝课农桑”的国策,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水利根基之上。
返回邺城后,沮授将所见所闻禀报袁绍。袁绍屏退左右,独自在那巨大的河北地图前站立良久。地图上,黄河、漳水、滹沱河、易水、桑干河……如同一条条盘踞在河北沃土上的巨龙,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灾难的隐患。
“授之见,水利之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袁绍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沮授,“然工程浩大,非一日之功。我欲以漳水为始,树立标杆,继而推广全境。公与(沮授),此事关乎国本,我便全权托付于你!要人给人,要粮给粮,但有阻挠,田元皓的‘度田司’便是你的后盾!”他顿了顿,看向一旁静立的马钧,“德衡(马钧字),汝乃‘大匠作’,此番工程,凡涉及器械、工法,皆由你一言而决!我要看到你的巧思,化为这泽国千里之堤、沃野万顷之渠!”
一场关乎河北未来命脉的水利大会战,就在这初春的寒意与袁绍坚定的决心下,拉开了序幕
1. 漳水之殇与铁壁铜笼
治理漳水被定为头等要务。沮授亲自与大匠作马钧及一众精通水工的匠人、老河工反复商讨,最终定下“堵疏结合,分水灌溉”的方略。
一方面,在漳水上游险要处及旧有决口地段,征发民夫、调动厢军,利用冬春枯水期,大规模加固、增筑堤防。工地上,人声鼎沸,号子震天。无数健儿赤膊上阵,打木桩、垒石笼、夯土方。马钧以其“大匠作”的身份,直接指导工匠改进了夯土工具,并尝试推广使用“石灰三合土”等技术,其命令直达工坊,效率极高,力求堤防更加坚固耐久。曾经泛滥的河段,正在被一道人工的“铁壁”逐渐束缚。
另一方面,则在漳水中游地势较高处,规划开挖数条大型引水干渠,如一条条动脉,将漳河水引向昔日干旱的高地。同时,在干渠沿线地势低洼处,择地修建数个用于蓄水调洪的“陂塘”(水库),以备枯水期灌溉之用。这其中,位于邺城西南的大型陂塘“鸬鹚陂”工程最为浩大。
2. 大匠作巧思,利器助工
大型水利工程,效率至关重要。大匠作马钧在此刻展现了袁绍特设此职的深远用意。他并不满足于指导,更是亲自动手,与从其直辖“技研坊”带来的核心工匠一起,在工地上现场改进工具。
他设计的新型翻车(龙骨水车),结构更合理,木质构件经过特殊处理更加耐用,不仅用于排水,更被尝试安装在渠道提升水位,效果显着。针对石料运输,他设计的复合滑轮组和省力绞盘,被迅速制式化,分发到各重点工地。他甚至改进了土方测量的圭表、绳尺,使得工程量的计算更为精准。
这些由“大匠作”亲自改进或发明的“利器”,起初让一些传统河工将信将疑,但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的巨大优势,很快便折服了所有人。沮授对此大力支持,以监军之令,命各工地优先采用马钧确认的新工具和新工法。大匠作的权威,在实践的检验中牢固树立。
3. 劝课农桑,新政落地
与此同时,“劝课农桑”也在广袤的田野间同步展开。沮授下令各郡县,一方面组织农民抓紧冬春时节,清理水毁田地,修复沟渠,准备春耕;另一方面,则由州府统一调配,将去年从乌桓、鲜卑处交换来的大量牛羊牲畜产生的厩肥,以及邺城官营匠作监利用废弃物沤制的土肥,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鼓励“积肥施肥”。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农具和新耕法的推广。由马钧主持改良的曲辕犁图纸被下发至各郡县官营工坊,加紧仿制。这种犁操作灵活,转弯方便,入土深浅可控,尤其适合河北的精耕细作。尽管初期产量有限,但首批使用曲辕犁的农户,无不惊叹其省力与高效。
沮授还亲自选定了几处皇庄和官田,作为代田法的示范区。由精通农事的老农现场指导,演示如何开挖沟垄,如何轮换种植以保养地力。这种先进的耕作方法,以其显而易见的增产潜力,吸引了周边众多乡民前来观摩学习。
4. 商贾之力,以工代赈
水利工程耗费巨大,仅靠府库支撑,压力不小。袁绍采纳了沮授的建议,创造性地引入了商业力量。他下令,鼓励商贾捐助钱粮物资以助工,并可根据捐助多寡,授予其未来一定年限内特定商路的优先通行权或税收减免。此令一出,以甄俨为代表的河北商人积极响应。他们看中的不仅是眼前的政策优惠,更是未来河北商路畅通、市场繁荣的长远利益。
同时,大规模工程也吸纳了因度田括户而解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以及部分流民。府库支付工钱或口粮,实行“以工代赈”,既完成了工程,又安顿了民生,避免了社会动荡。昔日受灾的农民,如今成了建设者,脸上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所有工程中,鸬鹚陂的修建最为艰难,也最受瞩目。它需要在一片低洼沼泽之地,围筑起巨大的堤坝,形成蓄水区。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春季的雨水更是让工地泥泞不堪,进展一度缓慢。
然而,在沮授的坐镇指挥和马钧的技术支持下,困难被逐一克服。巨大的陂塘轮廓日渐清晰。当最后一段主堤坝合拢的日子来临,沮授、马钧以及邺城派来的要员,乃至周边无数闻讯赶来的百姓,都聚集在了陂塘周围。
这一天,晴空万里。随着沮授一声令下,堵截引水渠的土石被奋力掘开,蓄势已久的漳河水,如同被驯服的巨龙,轰鸣着涌入巨大的鸬鹚陂中。水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上涨,映照着蓝天白云,也映照着岸边无数张激动、期盼的脸庞。
水流平稳,堤坝巍然不动!
“成功了!鸬鹚陂成了!”欢呼声如同春雷,在原野上炸响,经久不息。许多老农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有了这个巨大的“水碗”,下游万顷良田的春灌秋播,都有了保障。不少人更是对着那位站在沮授身边、衣着朴素却目光睿智的马大匠作指指点点,眼中充满了敬佩。他们或许说不清那些复杂器械的原理,但他们知道,是这位“大匠作”带来的新工具和新方法,让他们提前数月看到了这片碧波。
沮授站在高处,望着那一片逐渐变得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亦是澎湃难平。他转身对随行官员及乡绅代表高声道:“此陂之成,非一人一力之功,乃大将军仁政爱民之心,将士民夫辛勤之汗,能工巧匠智慧之结晶!自今日始,此地方为真正之‘沃野’!”
鸬鹚陂的成功,成为了河北水利建设的一座丰碑。消息传开,四州震动。其他各郡的水利工程备受鼓舞,进度大大加快。而曲辕犁、代田法、新式肥料等农业技术,也借着这股东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河北大地上推广开来。
尾声:仓廪之基,霸业之始
夏去秋来,收获的季节到了。
沮授再次陪同袁绍巡视河北。这一次,他们看到的景象与年初已是天壤之别。漳水安澜,新修的渠系如银带般在田野间交织,清澈的渠水潺潺流入田地。鸬鹚陂碧波万顷,水鸟翔集。田野里,粟穗低垂,一片金黄。使用了新农具和新耕法的田块,产量明显高出一截。农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见到袁绍仪仗,纷纷自发地跪伏于道旁,口称“大将军恩德”。
各地仓廪的盘点数字雪花般飞向邺城。度田括户确保了税基,而兴修水利与劝课农桑,则极大地提升了单位产出。河北的府库,以惊人的速度充实起来。
袁绍站在邺城官仓那堆积如山的粮囤前,对身边的沮授、田丰、荀攸等重臣说道:“民以食为天。今我河北,内无隐田隐户,外有渠陂保障,仓廪丰实,百姓安居。此乃王霸之基也!”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南方,语气变得深沉:“曹操在许下屯田,规模不过百里。而我河北水利,惠及四州!假以时日,此消彼长,我看他曹孟德,拿什么来与我抗衡!”
兴修水利与劝课农桑的成功,不仅为袁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粮食储备,更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民心。一个内部稳定、经济繁荣、众志成城的河北,已经做好了准备,即将以其碾压性的体量优势,重新定义中原的争霸格局。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