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桶阵里的破局者
黑风口的雨连下了三天,煤窑里的潮气凝成水珠,顺着岩壁往下淌,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李明远蹲在水洼边,看着水面倒映出的自己——头发上沾着煤屑,胡茬冒出半寸,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早已没了穿越前那副白面书生的模样。
“师父,老周他们回来了。”小石头掀开门帘走进来,手里的油纸包滴着水,里面是刚从老乡家讨来的玉米饼,“说鬼子在临县周边布了‘铁桶阵’,所有路口都设了卡子,连带着山里的野兽都跑光了。”
李明远接过玉米饼,饼皮被雨水泡得发潮,却带着烟火气。他掰了半块递给小石头,自己咬着剩下的半块,牙齿硌到饼里的沙粒——是老乡磨面时没筛干净的,带着土地的粗粝。
“铁桶阵?”他咀嚼着饼,声音含糊,“山本这是学聪明了,知道硬拼不行,想用封锁困死咱们。”
历史上,山本的“铁桶阵”确实让临县抗日力量吃了大亏。整整一个月,鬼子用十个据点形成环形封锁,把山区和县城割成碎片,粮道、药道全被掐断,最后游击队不得不冒险突围,损失惨重。李明远攥紧手里的饼,指节泛白——这个节点,绝不能重蹈覆辙。
“老周说,据点之间挖了战壕,还拉了铁丝网,每隔半里就有个岗楼,跟铁桶似的,连只兔子都钻不出去。”小石头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圆圈,“咱们藏在煤窑的粮食顶多撑五天,药也快没了,再不想办法,真要被困死在这里。”
李明远盯着地上的圆圈,突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孙子兵法》——“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山本的铁桶阵看似无懈可击,实则把兵力摊得太开,每个据点的守备必然薄弱,这正是破局的关键。
“小石头,你去把老周叫来,”他站起身,在煤窑里来回踱步,“顺便把那幅临县地形图拿来。”
地图展开在湿漉漉的麻袋上,墨迹被潮气洇得发蓝。李明远的指尖划过“鹰嘴崖”“乱石滩”“落马坡”几个地名,这些都是历史上记载的突围惨败点。他的目光最终停在地图边缘一个不起眼的三角上——“风蚀谷”。
“这里是什么地方?”他指着三角问老周。
老周眯眼瞅了半天,烟袋锅子在地图上磕了磕:“好像是片老风口,石头被风吹得跟刀子似的,人走进去都得低着头,以前没人愿意去。”
“就是这里了。”李明远重重一点,“风蚀谷地势险峻,鬼子肯定想不到咱们会从这儿突围。而且据我所知,谷里有条暗河,能通到封锁线外的柳林镇,那里有咱们的联络点。”
他没说的是,这条暗河是他在一本民国地质勘探笔记里看到的,记载着“风蚀谷地下有暗河,雨季水位上涨,可通舟楫”。现在正值雨季,正是利用暗河的最好时机。
老周却皱起眉:“可风蚀谷入口被鬼子的‘狼窝’据点堵着,那据点驻着一个小队,还有两挺重机枪,硬闯就是送死。”
“不用硬闯。”李明远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从李记药材行找到的硫磺和硝石,“咱们用这个。”他往地上撒了把粉末,“风蚀谷的石头含硫量高,遇火就炸,咱们可以……”
话没说完,煤窑外突然传来枪声,紧接着是队员的嘶吼:“鬼子来了!快撤!”
李明远心里一沉——铁桶阵的合围比历史上提前了!他抓起地图往怀里塞,对老周喊:“按原计划!你带主力往风蚀谷转移,我和小石头引开鬼子!”
“不行!”小石头拽住他的胳膊,“要走一起走!你说过,咱们是一盘棋上的子!”
“听话!”李明远把那支“汉阳造”塞给她,“你熟悉风蚀谷的路,得带着大家找到暗河入口。告诉老周,在谷里的三块巨石下等我,我会带炸药过去。”他摸出那片焦艾叶塞进她手里,“拿着这个,就像我在身边一样。”
推开门的瞬间,雨丝像刀子般刮在脸上。李明远看见十几个鬼子正往煤窑冲,刺刀在雨幕里闪着冷光。他抓起地上的煤油灯,往麻袋堆里一扔,“轰”的一声,火焰腾地而起,浓烟顺着雨势往鬼子那边飘去。
“往这边跑!”他大喊着,往与风蚀谷相反的方向冲。鬼子果然被吸引过来,枪声在身后“嗖嗖”作响,子弹打在石头上溅起水花。
跑出没多远,李明远突然拐进一条岔路,这里的乱石堆能藏身。他趴在石缝里,看着鬼子的身影消失在雨幕里,才松了口气。刚要起身,却听见身后传来“咔哒”一声——是枪栓拉动的声音!
他猛地回头,看见个戴钢盔的鬼子正举着枪对准他,脸上的雨水混着狞笑。李明远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鬼子突然“哎哟”一声倒了下去,背后插着把柴刀,刀柄还在摇晃。
是小石头!她不知何时跟了过来,手里还攥着块石头,显然是用尽全力砸向鬼子的后脑。“说了要一起走!”她喘着气,脸上的雨水混着泪水,“你别想丢下我!”
李明远又气又急,却拉着她的手往风蚀谷跑:“跟紧了!别掉队!”
风蚀谷的风果然像刀子,吹得人睁不开眼。两人猫着腰在乱石堆里穿行,脚下的碎石“哗啦”作响,在风雨声里格外清晰。快到谷口时,他们看见“狼窝”据点的灯光,像只恶狼的眼睛,在黑暗中亮得瘆人。
“据点周围有铁丝网,”小石头指着铁丝网下的积水,“水里有竹签,得绕着走。”她往旁边的峭壁指了指,“那里有处裂缝,能爬上去,直接到据点的了望塔底下。”
攀爬峭壁时,雨水让岩石变得湿滑,好几次小石头都差点摔下去,全靠李明远死死拽着她的胳膊。爬到一半,她突然“嘶”了一声——胳膊上的旧伤被岩石磨破了,血顺着袖管往下淌,滴在李明远的手背上,滚烫得像火。
“再坚持一下。”李明远咬着牙往上拽,“到了了望塔,咱们就能……”
话没说完,了望塔上突然传来枪声,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是鬼子发现了他们!李明远拽着小石头猛地往下一蹲,躲在一块突出的岩石后,子弹打在岩石上,碎石溅了他们一身。
“把炸药给我!”李明远对小石头喊。她赶紧从怀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硫磺硝石,外面已经被雨水泡得发软。李明远抓过炸药,又从兜里摸出火柴——只剩最后一根了。
他深吸一口气,趁着鬼子换弹夹的空档,猛地站起来,将点燃的炸药往了望塔扔去。导火索“滋滋”地冒着火花,在雨幕里划出一道亮线。“轰隆”一声巨响,了望塔的一角被炸塌了,鬼子的机枪顿时哑了火。
“快跑!”李明远拽着小石头冲进风蚀谷,身后传来鬼子的嘶吼和枪声。谷里的风更猛了,吹得人站立不稳,他们却像两道闪电,在乱石间穿梭。
不知跑了多久,雨渐渐小了。李明远看见前方有三块巨石,像三只蹲伏的巨兽,老周和队员们正躲在石后挥手。“我们在这儿!”老周大喊着,声音在谷里回荡。
跑到巨石下,李明远才发现小石头的脸色惨白,嘴唇发紫,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流血。他赶紧撕开衣角给她包扎,指尖触到她冰凉的皮肤,心里一阵后怕——要是刚才慢一步……
“找到暗河入口了吗?”他抬头问老周。
老周点头,指着巨石旁的一道裂缝:“就在里面,能听见水声。”
钻进裂缝,一股潮湿的腥气扑面而来。暗河果然如记载般湍急,水面泛着幽蓝的光,能没过膝盖。李明远试了试水深,对大家说:“抓紧彼此,跟着水流走,别被冲散了。”
小石头紧紧攥着他的手,指尖冰凉,却抓得很牢。暗河的水流越来越急,有时会撞上水下的岩石,激起的水花打在脸上,冰冷刺骨。李明远能感觉到身边队员的呼吸,粗重却坚定,像暗河的水流一样,向着未知的前方奔涌。
突然,小石头指着前方:“看!有光!”
前方的黑暗中果然有一点微光,越来越亮。等靠近了才发现,是暗河的出口,外面是片开阔的河滩,柳林镇的灯火在远处闪烁,像星星落在地上。
“我们出来了!”队员们欢呼着,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
李明远扶着小石头走上河滩,夜风带着柳林镇的烟火气,吹散了身上的潮气。他回头望向风蚀谷的方向,那里的枪声已经停了,只有风雨还在呜咽。他知道,这次突围打破了历史的轨迹,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山本绝不会善罢甘休。
小石头靠在他身边,用没受伤的手捡起块扁平的石头,往河里一扔,“嗖”地一声掠过水面,溅起一串涟漪。“师父,”她笑着说,“你看,石头也能飞起来。”
李明远看着那串涟漪,突然觉得,所谓的历史,或许就像这暗河的水流,看似被两岸的岩石束缚,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找到出口,奔涌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他们这些人,就是水流里的石头,哪怕被撞得遍体鳞伤,也要拼尽全力,激起属于自己的涟漪。
柳林镇的灯火越来越近,温暖而明亮。李明远攥紧小石头的手,往灯火处走去。他知道,新的战斗即将开始,但只要身边还有这些人,还有这不息的水流,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破不了的局。
夜风吹过河滩,带着河水的清冽和泥土的芬芳,像在为他们唱一首关于新生的歌。
喜欢1937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1937年的日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