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火熔新刃,星火照山河
一、山洞工厂的铁皮屋顶
惊蛰刚过,狼牙山深处的积雪还没化透,山洞工厂的入口却已经热闹起来。李明远踩着冻硬的泥地,看着工人们正往洞口架铁皮——那是从日军炸毁的火车上拆下来的废铁皮,被铁匠们敲平了,要搭个遮雨的屋顶。
“李队长,铁皮够了!就是钉子不够,木楔子得用硬木,山里的桦木不经砸。”老铁匠王师傅抹着汗喊,他手里的铁锤还在叮叮当当地敲着,火星溅在冻地上,瞬间熄灭。
李明远弯腰捡起块碎铁皮,边缘锋利如刀。这是他们的“厂房”:天然山洞改造成的车间,石壁上凿着粗糙的搁板,架着缴获的机床——两台日式车床,是上次伏击运输队的战利品,被机械师老张拆了又装,勉强能用。
“钉子的事我来想办法。”李明远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转身往山洞深处走。洞里比外面暖,弥漫着机油和煤烟的味道,二十多个工人散落在各处,有的在打磨枪管,有的在组装手榴弹,叮当声、敲打声混在一起,像首粗粝的歌。
“队长!”机械师老张举着个零件跑过来,脸上沾着黑油,眼里却发亮,“你看这个!按你画的图改的撞针,试过了,三八大盖的子弹能通用,击发率提高了三成!”
那是个黄铜零件,边缘被打磨得很光滑,与老张满是老茧的手形成鲜明对比。李明远接过来看了看,图纸上的线条还在脑海里清晰着——那是他穿越前在军工博物馆见过的改良型撞针结构,没想到真能在这简陋的山洞里做出来。
“好。”他点头,“让学徒们照着这个多做几个,下午试装到步枪上。”
老张咧嘴笑:“得嘞!就是……铜料快没了,上次收的废铜都用完了。”
李明远皱了皱眉。根据地缺料是老问题,铜、铁、钢材全靠缴获和百姓捐献,有时候连弹壳都要捡回来复装。他走到山洞尽头的木板桌前,铺开一张画满线条的纸,上面是个奇怪的装置,像个缩小的水车,却带着齿轮。
“这是啥?”通讯员小周凑过来,指着图纸上的“风车”问。
“水力冲压机。”李明远用笔在上面圈了个齿轮,“山涧的水流能带动它,比人砸省力,冲压弹壳效率能提五倍。”
小周咋舌:“队长,你咋啥都会画?这玩意儿真能成?”
李明远笑了笑没说话。穿越前他是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宿舍床底下堆的全是武器模型图纸,没想到这些“不务正业”的爱好,如今成了保命的本事。他手指在图纸上划过,从步枪改良到手榴弹引信,从水力冲压机到简易炼油装置——这些在现代看来基础的技术,在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根据地,却是能救命的宝贝。
“小周,把这张图送到后勤处,让他们组织人去山涧测量水流落差。”李明远把图纸折好递给他,“告诉王主任,就说急需一批硬木和铁条,木楔子要用来固定机床,铁条做冲压机的传动轴。”
小周刚跑出去,负责后勤的老郑就喘着气进来了,手里抱着个布包:“李队长,好消息!山下李家庄的百姓捐了一批东西,你快看看!”
布包打开,里面是些铜勺、铁犁、旧马蹄铁,甚至还有个黄铜烟袋锅。老郑红着眼圈说:“王大爷说,家里就这些能砸的铁了,让咱多造点枪,早一天把鬼子打跑。”
李明远拿起那个烟袋锅,铜皮被摩挲得发亮,还带着烟火气。他攥在手里,沉甸甸的,像攥着一团滚烫的血。
“告诉乡亲们,这些东西我都记下了。”他声音有些哑,“让铁匠班先把烟袋锅熔了,做撞针够好几个了。”
老郑点头要走,李明远又叫住他:“对了,让炊事班多蒸两锅窝头,晚上给工人们加个菜——就用上次送来的土豆,炖一锅。”
山洞里的叮当声还在继续,李明远望着石壁上摇曳的油灯,突然觉得,这简陋的山洞,比他穿越前见过的任何现代化工厂都要珍贵。这里没有精密的仪器,却有最坚韧的人;没有充足的材料,却有源源不断的心意——从百姓捐来的铜烟袋,到工人磨出血泡的手,都在告诉他,这不是空想,是能落地生根的希望。
二、图纸上的“未来”
夜深了,山洞工厂的工人大多休息了,只有李明远的“办公室”还亮着油灯。那是个凿在石壁里的小隔间,摆着张木板桌,上面堆着厚厚的图纸和几本书——《机械原理》《化工基础》,都是他穿越时塞进背包的教材,书页边缘已经磨卷了。
他铺开一张新图纸,笔尖蘸着自制的墨汁(用锅底灰和桐油调的),开始画一个奇怪的武器。不是步枪,不是手榴弹,而是个带着支架的筒状物,筒身上画着刻度,底部标着“底座加重”“尾翼稳定”的字样。
“这是……迫击炮?”门口传来动静,老张端着碗热水站在那里,眼睛瞪得溜圆。
李明远没抬头:“算是吧,简化版的。”
这是他根据记忆画的82毫米迫击炮图纸,去掉了复杂的瞄准系统,用最简陋的材料就能仿制。日军的迫击炮总在战场上压着他们打,他要造出属于根据地的“小炮”。
老张凑过来,手指在图纸上点着:“这玩意儿能打多远?比咱的土炮准吗?”
“保守说,能打两公里。”李明远在炮筒下方画了个三角形支架,“瞄准靠这个标尺,简单易操作,新兵练三天就能上手。”
老张吸了口凉气:“两公里?那鬼子的机枪阵地,咱在山后头就能端了!”
“不止这个。”李明远翻出另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个长方体的铁盒子,侧面有个插销,“这个是集束手榴弹,五个捆在一起,加个延时引信,能炸掉日军的碉堡。”
他又抽出一张画着齿轮和链条的图纸:“还有这个,脚踏式发电机,能给电台供电,不用再靠手摇,省人力。”
老张看得眼睛发直,手指在图纸上轻轻摸着,像在触摸什么稀世珍宝:“队长,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这些东西……真能做出来?”
“能。”李明远肯定地说,“迫击炮的炮筒用铁轨钢锻打,咱山里有废弃的铁轨;发电机的齿轮用硬木削,链条可以用马车上卸下来的旧链条改造。难的是工艺,得让铁匠们练淬火,炮筒不能有沙眼,不然会炸膛。”
老张搓着手,激动得直转圈:“我这就去跟铁匠班说,让他们连夜练!王师傅以前在县城铁铺做过犁头,淬火他懂!”
“别急。”李明远叫住他,“还有更重要的。”
他从书里抽出一张单独的图纸,上面画的不是武器,而是个螺旋桨一样的东西,旁边标着“抽水机”“灌溉用”。
“这是啥?”老张纳闷。
“给地里浇水用的。”李明远解释,“用风力或者水力带动,比人挑水快十倍。等打完仗,咱不光要造武器,还得造这些东西,让地里多打粮食,让乡亲们能吃饱穿暖。”
老张看着图纸上的抽水机,又看看外面黑沉沉的山,突然叹了口气:“以前总觉得,能把鬼子打跑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想这些。”
李明远把图纸叠好,放进铁皮盒里。这盒子里装的,有武器图纸,也有农具、简易纺织机、甚至还有肥皂的制作配方——他知道,光靠军事力量不够,得让根据地富起来,有自己的产业,才能站得稳。
“老张,你说咱这工厂,要是能扩大规模,是不是能让总部注意到?”李明远突然问。
老张愣了愣:“总部?你是说……延安那边?”
“嗯。”李明远点头,“现在咱缺设备,缺技术工人,更缺资金。要是总部能看到咱的成果,说不定能给咱派工程师,拨材料。到时候,不光能造迫击炮,还能造更厉害的家伙,经济上也能自给自足。”
老张眼睛一亮:“那咱得赶紧把东西做出来!先把那迫击炮造个样品,让上面看看咱的本事!”
油灯的光在两人脸上跳动,映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像撒了一把星星。山洞外的风还在呼啸,山洞里却仿佛有团火在悄悄燃烧,越烧越旺。
三、第一门“狼牙炮”与意外的访客
半个月后,山洞工厂的空地上围满了人。王师傅带着铁匠班连续熬了七个通宵,终于把那门简化版迫击炮的炮筒锻打出来了——用三根铁轨钢熔在一起,锤得笔直,表面虽然粗糙,却透着股结实的劲儿。
“小心点,慢点吊。”李明远指挥着几个战士,用木架把炮筒抬到底座上。底座是用硬木和铁条拼的,三角形支架稳稳扎在地上,像只蓄势待发的铁鸟。
老张拿着炮弹——那是用铸铁做的弹体,里面塞满了黑火药和碎铁片,引信是他们自己做的延时装置,用香头点燃,能延时五秒。
“队长,真要试?”老张手有点抖,这玩意儿要是炸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试。”李明远点头,目光扫过围观的工人和战士,“都退后五十步,躲到石头后面。”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李明远调整炮口角度,老张点燃引信,小心翼翼地把炮弹塞进炮筒。
“放!”
李明远猛地松开炮栓,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炮弹拖着尾焰冲上天空,划过一道弧线,落在远处的山谷里,炸起一团浓烟。
“中了!”有人大喊,声音里带着狂喜。
等硝烟散了,跑去查看的战士回来报告:“炸了个大坑!石头都炸飞了!”
人群瞬间沸腾了,工人们互相拥抱,王师傅抹着汗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李明远望着那门还在冒烟的迫击炮,炮身被熏得发黑,却挺得笔直,像狼牙山的脊梁。
“就叫它‘狼牙炮’吧。”他轻声说。
“好!狼牙炮!”众人跟着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谁也没想到,三天后,这门“狼牙炮”真的引来了“大人物”。
那天下午,一辆军用吉普停在了山洞口,下来两个穿八路军制服的人,为首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气质儒雅,却带着军人的干练。
“哪位是李明远同志?”中年人笑着伸出手,“我是总部军工部的,姓周,奉命来看看你们的工厂。”
李明远又惊又喜,赶紧握住他的手:“周部长,您怎么来了?”
“怎么来的?被你们的‘大炮’炸来的。”周部长哈哈笑,“军区电报里说,狼牙山这边造出了能打两公里的炮,总部首长都很惊讶,让我来实地看看。”
他跟着李明远进了山洞工厂,目光扫过那些自制的机床、堆在角落的武器零件,最后落在墙上挂着的图纸上——有狼牙炮的改良图,有抽水机的设计图,甚至还有肥皂的配方。
“这些……都是你画的?”周部长拿起一张手榴弹引信的改良图,上面标着精确的尺寸和材料配比。
“是我和工人们一起琢磨的。”李明远谦虚道。
“别谦虚。”周部长指着肥皂配方,“这东西好啊,根据地缺药,卫生条件差,肥皂能减少皮肤病,比消炎药还管用。还有这抽水机,咱们的农田灌溉太费劲了,要是能批量做出来,粮食产量肯定能提上去。”
他又走到那门狼牙炮前,伸手摸了摸炮筒,回头对身后的助手说:“记下,回去就给狼牙山工厂调拨一批钢材和工具,再派三个工程师过来,一个懂机械,一个懂化工,还有一个……懂农业机械的。”
李明远愣住了:“周部长,这……”
“不光这些。”周部长拍着他的肩膀,语气郑重,“总部决定,把你们这个山洞工厂,升级为‘狼牙山兵工经济联合厂’,不光造武器,还要搞生产,把你图纸上那些民用设备都做出来。资金、材料、人员,总部都会支持,你要做的,就是把这摊子撑起来,做出样子给大家看看!”
山洞里静悄悄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听着周部长的话,眼里闪着光。老张悄悄拽了拽李明远的衣角,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周部长看着众人激动的神情,又说:“明远同志,你记住,咱们打仗,不光是为了把鬼子赶出去,更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你这工厂,一头连着枪杆子,一头连着田埂子,做得好,就是根据地的样板!”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请周部长放心,我们一定把工厂办好!”
夕阳透过山洞的缝隙照进来,给狼牙炮的炮身镀上了一层金边。周部长临走时,带走了几张关键图纸,说要给总部首长看看。汽车驶远的时候,李明远看到周部长从车窗里回头,对着他们挥了挥手。
“队长,咱……咱真成联合厂了?”小周掐了自己一把,疼得龇牙咧嘴。
李明远望着洞口外连绵的山峦,那些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困难,此刻好像都成了垫脚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要造的,不只是武器和农具,更是一个能让根据地站稳脚跟、走向富强的未来。
山洞里的叮当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亮,更坚定。这一次,它们不再只是粗糙的敲打声,而是奏响了一曲属于这片土地的,关于铁与火、血与希望的乐章。
喜欢1937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1937年的日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