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坟立碑祭先人,竹礽处理镇墓罐
迁坟后的第二天早上,沈氏宗族的人都去村东的新坟地立碑。石碑是从祠堂里搬来的,上面刻着 “沈氏历代先考先妣之墓”,是前清光绪年间的旧碑,虽然有些磨损,但字还是很清晰。
沈德昌带着大家在新坟前祭拜,点燃香烛,烧了纸钱,嘴里念着:“先人们,已经把你们迁到新坟地了,这里藏风聚气,望你们安宁,保佑子孙后代平安、丰收……” 后面的人跟着磕头,沈砚之也跟着祖父磕了三个头,心里想着 “先人们要保佑大家多打粮,不饿肚子”。
立碑的时候,沈竹礽指挥男人们把石碑立在新坟的正中间,然后用石灰在石碑周围画了个 “八卦” 图案。“八卦能‘镇宅’,也能‘聚气’,” 沈竹礽对大家说,“立在石碑周围,能保新坟地的地脉不散,先人们安宁,子孙后代也能沾光。” 沈德昌点了点头:“还是竹礽想得周到,这样先人们也能安心了。”
赵组长带着工作组的同志也来了,帮着抬石碑,还带来了几棵松树苗:“这是工作组给新坟地种的松树,松树常青,能保先人们安宁,也能绿化环境。” 沈德昌很高兴,让男人们把松树苗种在新坟地的周围,很快,新坟地就被松树苗围绕起来,看起来很整齐,也很有 “生气”。
沈砚之帮着浇水,看着新坟地的石碑和松树苗,觉得比老坟地好 —— 老坟地的草稀稀拉拉的,新坟地的草绿油油的,还有松树,风吹过的时候,松涛声很好听。他想起祖父说的 “地脉会变,迁坟也能变运势”,觉得这次迁坟,真的是对的。
当天下午,沈竹礽带着沈砚之去处理镇墓罐。他们把罐子拿到祠堂后面的空地上,沈竹礽先在地上铺了一层石灰,然后用银簪小心地打开罐口 —— 这次他戴了手套,说是 “防止接触毒素”。
罐子里的霉变中药已经结成了块,沈竹礽用一根木棍把药块挑出来,放在石灰上,然后点燃艾草,绕着药块熏:“艾草能消毒,石灰能吸收毒素,这样处理后,药块就不会害人了。” 沈砚之站在旁边,看着祖父小心地挑药块,心里有点佩服 —— 祖父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很小心,不像沈狗蛋,总是毛毛躁躁的。
药块挑完后,罐子里只剩下几根艾梗,沈竹礽把艾梗也拿出来,放在石灰上一起熏。然后他用清水把罐子洗干净,罐壁上的蜈蚣花纹露得更清楚了 —— 那花纹刻得很精细,蜈蚣的脚、头、尾巴都很明显,看起来像真的一样。
“祖父,这花纹是谁刻的呀?” 沈砚之问。沈竹礽拿着罐子,对着阳光看:“应该是南宋时期的工匠刻的,那时候湘西的工匠很擅长刻这种‘蛊纹’,用来吓唬人。你看这蜈蚣的眼睛,刻得很圆,像是在盯着人看,就是为了让盗墓贼害怕。” 沈砚之凑过去看,果然,蜈蚣的眼睛是圆形的,黑陶的颜色让眼睛看起来更亮,真的有点吓人。
处理完药块和艾梗,沈竹礽把它们埋在石灰里,然后把洗干净的罐子拿到祠堂门口的老银杏树下,在树下挖了个坑,把罐子埋了进去,只露出罐口:“这样既能让罐子‘镇’着祠堂,又能让罐子回归土地,不被人破坏。” 他又在罐口周围撒了些艾草,说是 “能保罐子不被虫子咬”。
沈砚之看着埋在树下的罐子,觉得它像个 “秘密”—— 藏着南宋的故事,藏着假蛊的真相,现在又藏在银杏树下,守护着祠堂。他想起乌林答氏送给他的鹿骨,觉得那鹿骨和这个罐子一样,都藏着 “道理” 和 “故事”,只是需要人去发现。
喜欢砚田风水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砚田风水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