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林烨就坐在小屋的桌前。账本摊开在油灯下,他拿着笔,一笔一笔地算。一千六百二十八块七毛,这是昨晚入股的总数。他把数字圈起来,又写下一行:设备采购预算,两万。
差得远。
他合上账本,手指敲了敲桌面。外面风还在吹,打谷场上的纸被卷到墙角。妹妹昨晚留下的誊抄本放在一旁,墨迹已经干了。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盯着系统界面在脑子里浮现出来。
“古董鉴定基础(初级)”几个字亮着。这是前天完成村民动员任务后换的,本来没打算用。现在他点进去,信息刷了一下,一堆术语跳出来,他没细看,只记住了关键点:能辨清代民窑瓷器,误差不超过十年。
他起身,把布包背上,朝门口走。
二哥已经在门外等着,手里拎着水壶。“又去哪家?”
“村东头。”林烨说,“听说有老人藏着个瓶子。”
二哥没再问,跟上他。
老人住的是老土房,墙皮裂了缝,门框歪着。林烨敲了三下,里面传出咳嗽声。门拉开一条缝,老人眯着眼看他。
“林家老三?”声音沙哑。
“是我。”林烨点头,“来看看您。”
老人没让进,手扶着门框不动。林烨也不急,站在门口说起最近的事。哪家房子修好了,哪段路要铺石子,施工队准备买新车。他说得平缓,不提钱,也不提瓶。
妹妹从后面绕过来,手里拿着针线包。“奶奶,我帮您补件衣服行吗?”
老人看了她一眼,终于把门推开。
屋里黑,只有一扇小窗透光。柜子顶上放着个布包,层层裹着。老人犹豫很久,才拿下来,一层层打开。
青花瓷瓶露出来,矮颈,圆腹,纹路是缠枝莲。
林烨心跳快了一拍。他没伸手,只凑近看了看。系统提示立刻弹出:“检测到目标物品,符合初级鉴定范围,判定结果:清代中期民窑精品,市场参考估值1.8万—2.2万元。”
他收回目光,轻声说:“这东西保存得好,是真品。”
老人抖了一下。“值多少?能换几袋米?”
“不止换米。”林烨看着他,“要是处理得当,能换来一台搅拌机,一辆运输车。咱们村的施工队就能接大活,年轻人不用出去打工。”
老人没吭声,抱着瓶子坐到炕边。半晌才说:“祖上传的,没人动过。”
“我们不卖。”林烨说,“您要是愿意,可以委托拍卖。钱进公账,谁都能查。您还是股东,年底分红算一份。”
老人抬头:“真的?”
“我当着全村人立字据。”
那天下午,林烨请来了大队支书。支书听完,皱眉:“文化馆那边能办吗?”
“能。”林烨说,“不是出土的,家族传承,有证明材料。我们走正规渠道,全程录像。”
支书想了想,点了头。
七天后,县城拍卖会。
林烨、二哥、妹妹都去了。老人拄着拐,穿了件干净褂子,坐在后排。瓷瓶放在展台上,灯光打下来,釉面反着光。
主持人报出底价八千,很快有人加到一万。林烨没动。价格跳到一万八时,一个戴眼镜的男人举牌,两万,没人再跟。
成交。
款项直接打入村委会监管账户。林烨当场拿出回执单,拍了照,又在纸上写清楚:到账金额两万元整,全部划入合作社启动基金。
老人听着,眼眶红了。他站起来,走到林烨面前,把手按在那张纸上。
“我没儿没女。”他说,“这钱,给村里,我放心。”
回村已是傍晚。
打谷场上聚了不少人。林烨把银行回执单贴在公告板上,旁边挂了张新纸,写着“资金公示榜”。风吹着纸页,有人踮脚念:“到账金额:20,000元整。”
人群一下子热闹起来。
“真弄到两万了?”
“那瓶子这么值钱?”
“林工,这钱啥时候花?”
林烨站在桌子前,没笑也没喊,只说:“第一笔,买搅拌机和运输车。采购组明天开始选人,谁懂机械、会开车,来报名。”
二哥站到他边上,嗓门大起来:“三儿说了,每一分钱都要对得上账,月底公示一次,谁都能查。”
妹妹抱着新账本,低头往里记名字。有人上来问能不能参与采购,她说:“登记就行,后面开会定。”
太阳快落山,光线斜着照在公告板上。林烨看着人群,发现很多没入股的人也来了。一个中年男人挤上前,掏出十块钱。
“我现在入一股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林烨说,“只要合作社没开工,随时能入。”
钱交到妹妹手里,她记下名字,翻了一页。
又有几个人跟着上来。
林烨没拦,也没劝,只让妹妹把新名单单独列一栏。他转身从布包里拿出一张图纸,铺在桌上。这是系统里换的搅拌机型号图,标了参数和厂家电话。
二哥凑过来看:“明天就打电话?”
“打。”林烨说,“货比三家,选最便宜的。”
妹妹抬头:“哥,会计会什么时候开?”
“明早八点。”林烨收起图纸,“你把今天的新入股名单整理好,会上要念。”
她点头,把本子抱紧。
天快黑了,人还没散。有人问运输车要不要司机培训,有人说自家儿子会焊工,想提前报个名。林烨一个个答,声音没高也没低,句句清楚。
最后只剩几个人站着。林烨把公告板加固了一下,怕夜里风大吹走。妹妹收拾东西,把笔插回笔筒。
二哥忽然拍他肩膀:“三儿,你这脑子真是神了。”
林烨没回头,只看着公告板上的数字。两万整,白纸黑字。
风把妹妹刚贴上去的采购登记表吹歪一角,她伸手去压。
喜欢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