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这事其实可轻可重。”
“说到底也是咱自家的事。”
“但朱家的家事,就是朝廷的大事。”
“总得给大臣们一个交代。”
“不然我嫂子那边的几位长辈,恐怕会立刻动身回京城。”
朱涛见朱元璋仿佛没听见自己的话,额头不由浮现几道黑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那几位可都是您的生死兄弟,连我们做晚辈的都敬他们三分。他们若真回来,您要是安抚不好,反倒真会出乱子。”
“咱也气啊!”
朱元璋闭着眼,缓缓点头说道:“常家那两个孩子命苦,遇春早逝,她弟弟又不成器,若不是他们家老二在你手下历练出一把好手,常家恐怕早就撑不住了,所以咱才更生气。”
“涛儿。”
“国子监聚贤堂的贪腐案,查得如何了?”
“锦衣卫虽未正式设立,但你早已是总指挥使,如今机构也已齐全,难道一天时间还查不出那贪赃之人?”
如今的朱元璋,与史书上的形象早已不同。
不再是那个事事亲力亲为、日理万机的皇帝。
现在的他,轻松不少!
长子朱标执掌朝政!
次子朱涛统领军权!
兄弟二人一文一武!
把朝廷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没有他,好像已不那么重要!
这在历代王朝中,本是极为忌讳之事!
唯独在大明朝,老朱不但不担心,反而乐见其成!
恨不得早日卸下重担!
若非一班老臣尚未更替,怕儿子难以掌控全局,
他早就撒手不管了!
“已经查清楚了。”
“这事既是父亲让孩儿去办的,那就容我先卖个关子。”
“那你就好好干,为父相信你。”
“孩儿定当全力以赴,叫满朝文武都铭记大明的律法尊严!”
朱涛目光中透出一丝深意。马三刀不过是个开胃小菜,真正的盛宴,是这满朝大员。尤其是那几位身居高位的老臣,得让他们心惊胆战,不敢再有半点妄为!
“好!”
“这件事交给你们兄弟俩,为父放心。”
“看看别家皇子,还是咱们父子相处得最自在。”
“孩儿能干又孝顺,文武双全,建功立业无人能比!”
“等过几年,为父就退居内宫享享清福,把皇位交给你大哥。到时候你作为亲王,要全力辅佐你兄长。咱大明有你们兄弟二人,才是真正稳如泰山!”
朱元璋缓缓握住朱涛的手,就像他小时候那样,眼神中透出慈爱,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说:“为父看得出来,咱朱家能有真挚亲情,实在难得。你志在战场,那你哥哥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你们一文一武,咱大明朝才能千秋万代!”
“嗯。”
“孩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对了。”
“徐大人即将返京,孩儿与徐妙云的婚事,也该有个安排。孩儿请求父亲降旨,待徐大人回朝后,孩儿便与徐妙云成亲。”
朱涛这才想起自己的初衷,转头对朱元璋一笑:“妙云此刻已在母亲宫中,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孩儿回京这么久,还未去给母亲请安,实在是失礼。”
“你先等等!”
“成亲没问题!”
“为父高兴还来不及!”
“但没去给你娘请安,这事就别提了!”
“为父可不想惹麻烦上身!”
朱元璋急忙捂住朱涛的嘴,然后朝门口看了看,这才松了口气地说:“你娘是什么脾气,你不知道?你刚回京,为父就让你忙这忙那,她知道了怕是饶不了我。”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
“咱老朱家的男人,是不是天生就怕老婆?”
“大哥被大嫂管得服服帖帖。”
“父亲也对你娘言听计从。”
“咱可是堂堂大明朝最尊贵的一家人,这传出去多少有点难为情。”
朱涛脸上带着笑,这仿佛成了老朱家的惯例。可一想到将来要面对的齐王妃徐妙云——那位被京都人称作“女诸生”的女子,他不由得又有些头疼。
“胡说!”
“咱什么时候怕过你娘!”
“咱是敬她、爱她!”
“咱舍不得她!”
朱元璋眼中满是感慨,声音有些哽咽。后宫那么多妃嫔,他都可以不在乎,唯独那个陪他一路走来的女人——马皇后,不行!
那是他朱元璋的发妻!
追随朱元璋一路走来,生死与共!
争天下时,步步惊心!
这一辈子所经历的苦难,
让朱元璋内心深处满是愧疚!
朝中那些位列国公的重臣,
都是当年郭大帅的旧部!
而马皇后是郭大帅的义女!
若没有这层亲缘,
朱元璋凭什么从一个平民起家,夺得江山!
“爹和娘的故事,将来一定被世人传颂!”
“这是非常动人的经历!”
“感人至深!”
“圆满幸福!”
“爹!”
“您可真是有福气的人!”
朱涛的手搭在朱元璋肩上,眼神柔和。
在朝堂上,他是果断狠厉的大将,是震慑群臣的齐王。
可在家里,他只是父母疼爱的小儿子。
细想之下也确实如此。
若不是皇室子弟,以朱涛的年纪,如今该是在家中苦读,或为功名奔波,怎可能成为大明边疆的猛将,纵横漠北!
“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一转眼,标儿和涛儿都已长大成人。”
“我和你娘,也老了。”
这位史册留名的洪武皇帝,此刻放下威严,如同一位慈父,与儿子静静交谈。
在朱元璋心中,大明江山排在第二位,唯有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上的朱元璋,
正是因为马皇后去世、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还有朱雄英的离世,
才让他彻底失去理智,掀起血雨腥风。
甘愿背负千古骂名。
因为他最重视的亲人一个个离去,
心中再无牵挂,也无顾忌。
那时候的他,忘记了自己曾是朱重八,
只记得自己是朱元璋。
没有人再敢提醒他,
所有人都惧怕他。
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而朱涛如今也渐渐明白了一些事。
为何老朱最终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
不是因为朱允炆有多能干,
而是因为他的出身干净。
只要清除那些淮西功臣,便可打造一个全新的大明王朝。
这正是老朱的设想——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那为何不是朱允熥?
原因很简单。
朱允熥年纪太小。
虽是嫡出,
但政治从不是温情脉脉,
主少臣强,历来是王朝大忌。
所以,
朱元璋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庶出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而将亲孙子朱允熥送出京城。
这是为了保住朱标最后的血脉,
不愿让他陷入险境。
这份用心,可谓深沉至极。
可惜的是,
如果历史上没有那位燕王朱棣……
朱允炆或许具备成为一个合格君主的潜质。
可惜啊。
命运从来不给人重来的机会。
上天对百姓是仁慈的,他赐予了汉人一位开国之君——朱元璋!
延续了汉民族的命脉!
也为大明江山带来了一位功绩彪炳千秋的帝王!
重燃了汉家文明的光辉!
所以,不管朱允炆多么努力,终究难以改变大局。
“臣刘琏参见齐王殿下。”
在监察院御史台内,齐王朱涛从大明宫出来后,便直接来到这里。
他望着眼前的刘琏,语气轻缓地说道:“我们年少时便相识,何必如此拘礼?我今日只是顺路来看看你。你一切可好?你父亲身体可安?”
“家父一切安好。”
“臣子也尚可。”
“多谢齐王殿下关心!”
刘琏不敢有半点怠慢。身份早已不同往日,如今朱涛是尊贵的齐王,而自己不过是一名监察御史,怎能失了礼数?
“我还是更喜欢你叫我一声朱兄。”
“今日不是朝堂议事,是兄弟闲谈,不必拘束。”
朱涛放下亲王的身份,挥手让身边的侍卫和太监退下,随即笑道:“御史台这方小天地,怎配得上刘兄的才华?我想请你调任工部,替我查办一些要事,帮我清理整顿工部,不知刘兄意下如何?”
“殿下抬爱,臣才学浅薄,恐难胜任。”
“还请殿下另择贤才。”
刘琏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还是婉拒了。
不是他不愿去工部任职,而是身负重任。
他的父亲是御史中丞刘伯温,是浙东党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必须留在御史台协助父亲。
况且,这也是陛下默许的安排。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朱元璋对刘伯温与李善长二人始终心存防范。
因为若无他们二人辅佐,朱元璋取天下绝非易事;
可正因为他们的功绩太大,反而让皇帝生出忌惮。
喜欢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