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
“意思是……你有非常规的办法?”
朱涛眼神一亮。
“有。”
俏萝莉点头确认。
“我掌握一种药剂,可重塑人体根基,大幅延长寿命。”
“但过程漫长,服下后会陷入长时间昏睡,如同失去知觉。”
“这种药不仅适用于朱标。”
“外面那位名叫徐达的老将,命悬一线,同样可用。”
徐达?
快不行了?
朱涛心头一震,猛然回头。
屋中不知何时已多了一道身影——正是徐达。
他身形佝偻,面色灰败,呼吸微弱,仿佛随时会消散在风中。
记忆随之浮现:历史上的徐达,确实在朱雄英夭折后不久便离世。
而今距离那次救治已过去许久,时间线正悄然逼近。
“给我三份。”
朱涛果断开口。
脑海中浮现出马皇后与徐达相继离世的画面。
既然徐达已至油尽灯枯,马皇后恐怕也所剩无几。
不如一并施救。
至于朱元璋……暂时不必。
他在历代帝王中本就长寿,活到了七十岁。
若此刻也将他送入沉睡,朝政岂不全压在朱涛肩上?
这绝非良策。
让这位便宜父亲再操劳些时日,等朱标三人安稳之后,再来安排也不迟。
“明白。”
俏萝莉轻声回应。
片刻后,三枚蜡封药丸静静躺在朱涛掌心。
收回思绪,她快步回到前厅,面向徐达行礼。
“爹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好让我准备迎接。”
“唉……”
徐达轻轻摇头。
“我只是想亲眼看看你过得如何,看到你们平安,我也就安心了。”
“这一躺下,怕是很难再站起来了。”
“胡说什么!”
朱涛用力拍了拍他的肩,取出两粒药丸。
“这是格物院最新研制的灵药,能延年益寿,重振精神。”
“这药效发作,恐怕得花些功夫。”
“父亲,大哥,你们现在就把药服下吧。”
“我会安排人照料,等药力完全化开再离开。”
徐达望着朱涛手中的药丸,轻轻摇头,眉宇间满是怀疑,显然不觉得这东西能扭转他的状况。但因对朱涛有所信赖,仍接过药来,拆开封口,一仰头吞了下去。
眨眼间,他身子猛然一颤,脸颊泛起血色,瞳孔微缩,随即两眼一闭,倒在当场。
朱涛迅速伸手托住,立刻唤来太监,将徐达抬入摄政王府,交由徐妙云照看。
朱标望着徐达被抬走的背影,静立良久才开口。
“我要是睡过去,朝中事务怎么办?”
朱涛撕开另一包药,递到他面前。
“安心服用便是。”
“身子垮了,江山也撑不住。”
“老爷子身体康健,你不在时自有他坐镇。”
“别忘了,这天下真正的主人是他。”
“你若不肯吃,等我凯旋归来——”
“可不忍心看爹站在你坟前落泪。”
朱标默然片刻,终于点头,接过药一口咽下。
吩咐人将昏迷的朱标送进府中休养后,朱涛动身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内,马皇后倚在朱元璋肩头,二人坐在院中石凳上,看似平静如常。
但朱涛刚踏入殿门便察觉异样——马皇后面容清减,气色黯淡,早已不复当年神采。
若从此静养,或可安稳度日;倘若继续操劳,怕是离大限不远,与病重的徐达相差无几。
“小混账,进来也不吭声?”
“把这儿当自家院子了?”
“连通报都没有就闯进来!”
“你大哥呢?怎的没同你一道?前两天他还急着寻你。”
朱元璋察觉动静,语气不悦。
朱涛顿了顿,低声答道:
“大哥方才在我那儿吐血了。”
朱元璋浑身一僵,脸色骤变。
“咱早看出那孩子不对劲。”
“劝他歇息,总说没事。”
“竟恶化到这般地步!”
“不省心的东西,是想让咱送走他吗?”
“他人现在如何?”
老朱还在怒骂,马皇后已猛地站起,目光紧锁朱涛,声音微颤。
“大哥已无大碍。”
“格物院新制出一味药。”
“可强健根本,延年益寿。”
“只是……服药后会昏睡一阵。”
“岳父今日也去了我府上。”
“病情极重,我也让他服了一粒。”
朱涛如实禀报。
“天德……已经撑不住了?”
朱元璋怔住,随即冷哼一声。
“哼!”
“一个个都说只是风寒,不必担忧。”
“一个个都快赶在咱们前头了。”
“压根就没把咱这皇帝当回事。”
“老二,你那药还有剩的吗?”
“给娘一颗。”
“她最近气色确实不太好。”
朱元璋说着,目光落在朱涛身上。
“咳咳!”
朱涛轻咳两声。
“我还带了一颗。”
“本就是留给娘的。”
“只有一颗?”
马皇后猛地抬头,随即摇头。
“这一颗,还是给你爹吧。”
“我不过是在宫里待久了,身子懒了些,不打紧。”
“不,这药该妹子吃。”
朱元璋瞪了朱涛一眼。
“这种话,现在说也没人信。”
“再说了,老二心里打得什么主意,还不清楚?”
“老大躺着醒不来,朝中事得我去撑着。”
“他好脱身去打北元。”
“涛儿既然说是格物院出的东西。”
“那就说明不会太稀罕。”
“咱这身子骨,再扛十年没问题。”
“可他是特意让你先用的。”
“嘿嘿!”
朱涛挠了挠头,干笑两声。
“还是爹懂我。”
“罢了。”
马皇后轻轻点头,从朱涛手中接过那枚药丸。
朱元璋望向朱涛,声音低沉。
“这一回,咱相信你能彻底剿灭北元。”
“也信你能立下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
“但凡事留神,性命要紧。”
“多少名将,死在一支无名箭下。”
“放心吧,爹。”
朱涛笑着回应。
“以我的本事,你还怕什么?”
“一身格物院新铸战甲,外加金丝软甲护体。”
“站那儿让他们射,箭都穿不透。”
“不啰嗦了。”
“军情如火。”
“出征的场面就免了。”
“你只管备好酒宴,等我凯旋!”
说完,朱涛转身大步离去。
“唉!”
朱元璋望着那远去的身影,低声一叹。
“涛儿打仗,还是和从前一个样。”
“这次怕又是要走险路。”
“咱刚才那些话,多半是白讲了。”
……
朱涛与陆东阳会师,率十万铁骑北进。
此时北境战局已显胶着。
纵有朱涛在后方调度,三大军团之间仍配合不畅。
而卢十文,借白莲教残余之势,统三路兵马死守边关要道,阻截明军援兵。
明军虽已在敌阵撕开数道缺口,得以输送物资。
但白莲教悍不畏死,用人命层层堵截,寸土不让。
结果便是——三路大军被死死钉在关外,进不得,退不能。
边关守军在脱应帖木儿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伤亡甚重。
关东,北平府,前线大营内灯火通明。
朱涛与陆东阳率部疾行两日,终于抵达,与朱棣、李文忠统领的二十万中军会师。
西线与东线主力尚未完全集结,但蓝玉、邓镇、徐允恭以及朱榈已先后赶到,齐聚帐中商议对策。
“二哥,眼下白莲教叛军据城死守。”
朱棣手指沙盘,语气凝重,“我们虽破开数处缺口,却难以展开大军推进。”
“西面情形相仿。”
蓝玉低声接话,目光扫过沙盘上的标记,“敌军早有防备,城墙一破,立刻以人墙填补,寸土不让。”
“东线亦是如此。”
徐允恭点头附和,指向东部防线,“敌军收缩兵力,凭坚城固守,我军难以下手。”
朱涛静立良久,环视沙盘,终于开口:“通往边关沿途的百姓,可都已迁离?”
“早已清野完毕。”
朱棣答得干脆,“这类部署,无需二哥叮嘱,我们都已落实。”
“好。”
朱涛轻颔首,“传令边关守将——”
“弃守关口,放脱应进来。”
帐中骤然一静,众人面露惊色,纷纷变色。
片刻后,徐允恭率先出声:“摄政王是想……让北元与白莲教自相残杀?”
“正是。”
朱涛嘴角微扬,“如今北元与白莲教各打各的,彼此无碍,反而能联手夹击我军。”
“但他们目标不同,北元为粮草劫掠而来,白莲教困守孤城,粮草同样枯竭。”
“一旦放脱应入关,两者必因资源相争。”
“这片土地百姓尽迁,空旷如野,失了天险,却换来敌军内斗。”
“原本两股势力合力可破我军,如今却会彼此牵制,反成累赘。”
他伸手执剑,划过沙盘上“居庸关”所在,豁然裂开一道缝隙。
“待他们拼得筋疲力尽。”
“我大明大军自东西两翼压上。”
“何愁此二寇不灭?”
“设下陷阱,关门围歼!”
蓝玉眼中精光闪动,躬身道:“殿下谋略深远。”
朱涛轻轻摆手:“我只是做了你们心中想做却不敢决断的事。”
“毕竟,主动弃守关卡,朝中那些人必定群起攻讦。”
“但孤王开口,他们便无人敢言。”
“传令下去,各部依计行事。”
“蓝玉、徐允恭。”
“你们率军扼守两翼,不可有失。”
“等敌深入,一举成擒,不留活口。”
“得令!”
诸将齐声领命,随即离帐奔赴前线。
喜欢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