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内殿的空气,仿佛凝结成了冰。太医院院使周大人与院判刘太医等人联合施压的敌意,如同沉重的枷锁,试图将凌云这个“异类”彻底锁死在正统医学的藩篱之内,不容他越雷池半步。他们引经据典,字字句句如刀似剑,扞卫的不仅是所谓的医道正统,更是他们不容置疑的权威和颜面。
然而,凌云深知,床榻上那位日渐枯萎的凤体,已容不得这般无谓的争执与拖延。太医们的方案若能奏效,皇后又何至于沉疴至此?顶住这巨大的压力,不仅是维护自身的判断,更是对医者本心的坚守,是对那一线生机负责任的争取。
他深吸一口气,将周遭那些质疑、轻蔑、乃至隐含威胁的目光摒除于心外,目光越过咄咄逼人的太医们,转向了那真正能决定一切的人——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目光如炬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凌云上前一步,对着御座方向,深深一揖,声音清晰而沉稳,打破了殿内几乎凝固的沉寂:
“陛下,”他开口,直接将陈述对象定为最高决策者,避开了与太医们的正面纠缠,“草民凌云,已细察娘娘脉象体征。草民愚见,或有不同于诸位太医大人之处,恳请陛下圣听。”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躁与不耐。他扫了一眼噤若寒蝉、面色不虞的太医们,最终将锐利的目光定格在凌云身上,从鼻腔里发出一个沉重的音节:“嗯。讲。”
“回陛下,”凌云不卑不亢,条分缕析地开始陈述他那惊世骇俗的诊断,“诸位太医大人所言‘虚则补之’,确是医经正理。然,观皇后娘娘当前症候,草民以为,凤体之恙,并非单纯的虚损之证。”
他略微停顿,确保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入皇帝耳中:“娘娘久病,气血亏耗,元气大伤,此确是‘本虚’,乃病之根基。然,细察其痰声辘辘,胸脘痞闷,舌苔厚腻,脉象虽沉细却兼见滑象,此乃‘痰湿壅盛,阻滞气机’之明证,是为‘标实’。”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如同良田久旱,却又被淤泥壅塞。” 他用了一个浅显的比喻,“若此时一味只知引水灌溉,恐非但清水难入干涸之地,反令淤泥更甚,壅塞成灾,于病情无益,或反受其害。”
这番比喻,形象而尖锐,直指当前治疗可能存在的弊端。周院使等人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却碍于皇帝在场,不敢轻易打断。
朱元璋的目光闪烁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显然被这个说法吸引了注意力:“哦?依你之见,当如何?”
凌云知道关键时刻到来,他稳住心神,掷地有声地提出自己的核心思路:“故草民之浅见,当前之要,绝非单一进补或攻伐,而当‘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此言一出,周院使几乎要忍不住呵斥“狂妄”,但被朱元璋一个冰冷的眼神制止了。
凌云继续详细阐述他的综合疗法:“然,‘攻补兼施’并非蛮干。需有章法,分步骤,循序渐进。”
“第一步,当以温和之法,先扶助正气,稳固根本。”他解释道,“娘娘脾胃虚弱,虚不受补,骤用峻补厚味,反增其累。臣建议,暂停汤药,先以精心调配的药膳为主。可选黄芪、山药、茯苓、莲子等药性平和、健脾益气之品,慢火细炖,取其清补之性,徐徐图之,旨在唤醒脾胃自身生化之机,为后续治疗奠定根基。”
“待脾胃稍苏,正气略有回复之象,方可进行第二步,着力祛除标实之邪。”凌云话锋一转,提出了更让太医们瞠目的方法,“然痰湿胶着,深伏体内,寻常汤药恐难速达病所,且恐再伤脾胃。故草民斗胆建议,弃用内服峻剂,转而以外治法为主。”
“草民可施以特定穴位针灸,取丰隆、肺俞、脾俞等穴,以通调气机,化痰利湿;辅以药气熏蒸之法,将化痰辟秽之药物,如半夏、陈皮、苍术等,煎煮后取其药气,使娘娘由口鼻吸入,直趋肺络,润燥涤痰,宣通壅塞。此法药力直接,可避开口腹,减轻脾胃负担。”
这套以药膳固本、针灸与熏蒸祛邪的综合疗法,完全跳出了太医院惯常的“君臣佐使”内服汤药的思维定式,其思路与太医们坚守的“以补为主”的传统方案迥异,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周院使再也按捺不住,出列急声道:“陛下!万万不可!针灸熏蒸,多为旁门辅助,岂可作为主治凤体沉疴之法?药膳虽好,然力薄效缓,恐贻误病情啊!凤体尊贵,当用正道!”
刘太医也附和:“是啊陛下,此等疗法闻所未闻,风险难测!岂可轻试?”
凌云并未与他们争辩,只是向朱元璋再次躬身:“陛下,非常之疾,当用非常之法。草民之法,看似迂回,实则为兼顾娘娘此刻‘虚不受补’、‘实邪缠身’之复杂病机所设。旨在以最小损耗,图最大功效。一切,皆以娘娘凤体能否受纳、能否奏效为依归。”
朱元璋沉吟了。
他锐利的目光在凌云坦然的脸庞和激动反对的太医们之间来回扫视。他不懂深奥医理,但他懂得权衡利弊,更懂得看人。太医们的方案用了这么久,结果却是皇后日渐垂危。而这个年轻的郎中,思路清晰,陈述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方法,听起来确实像是在竭力避免再次“伤害”皇后本就脆弱的身体,试图用更“轻柔”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那句“虚不受补”,似乎说中了他潜意识里的某种担忧。
是继续相信这些束手无策却固守成规的老臣,还是给这个提出了一条看似不同路径的年轻人一个机会?巨大的风险与一丝微弱的、与众不同的希望,在他心中激烈交锋。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决断。压力,全数集中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良久,朱元璋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太医院之方,沿用至今,未见起色。凌医士!”他看向凌云,“朕便依你之法,试上一试。朕会下旨,宫中诸般所需,皆予你便利。”
他话锋一转,目光骤然变得冰冷无比,如同实质的刀锋,直刺凌云:“但,朕有言在先。此法若有效,朕不吝重赏;若无效……或更有差池……”后面的威胁,不言自明。
“草民,遵旨!定当竭尽所能!”凌云深深一揖,心中巨石稍落,但更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他知道,他争取到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但也将自己推到了真正的风口浪尖之上。
一条与众不同的治疗之路,就在这帝王的沉吟与决断后,独辟蹊径,缓缓展开。成败与否,皆系于凌云一人之手。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