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双手捧着挑出来的文书,躬身递到朱厚照案前。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凝重。
“陛下,臣今日到吏部履新,翻看了近年的官员考核册与地方政绩报,才知吏治腐败已到了这般地步。”
“顺天府税银漂没五千两,考核却评‘优’;永平府赈灾粮损耗三成,竟说是‘运输常例’。”
“还有兵部主事李达,被御史弹劾收受贿赂,考核等级仍是‘良’。”
“这般欺上瞒下,若再不整顿,大明的根基怕是要被蛀空啊!”
朱厚照接过文书,指尖划过上面红笔圈注的痕迹。
他的眉头渐渐皱紧。
他虽早知道吏治松弛,却没想到贪腐、造假已如此普遍。
翻到顺天府那一页,见上面“治民有方”的评语旁,王琼用小字注了“百姓投诉税银被贪,未受理”。
他心里更沉了几分。
“这些情况,马尚书在位时就没察觉吗?”
“马尚书并非没察觉。”
王琼叹了口气,在锦凳上坐下。
他的语气里满是无奈。
“臣问过吏部侍郎,马尚书去年曾想彻查永平府赈灾粮案,可涉案的同知张谦,是英国公府举荐的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还有顺天府知府刘焕,跟周寿旧部有牵连,旁人更是不敢动。”
朱厚照放下文书,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案面。
“朕知道,这里面牵扯的人情往来、勋贵关系,复杂得很。”
“你在地方待了这么多年,见多识广,可有什么破局的法子?”
王琼闻言,眼神闪烁了一下。
他双手攥了攥衣角,才缓缓开口。
“陛下,吏治整顿,难就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只查小官,不碰勋贵举荐的人,那是治标不治本;可要是动了那些人,怕是会引来朝堂动荡。”
“毕竟……毕竟不少官员都跟勋贵有牵连。”
“臣……臣愚钝,只知问题严重,却想不出周全的法子,还请陛下给个指示,臣定当全力执行,绝无半分推诿!”
朱厚照看着他这副“只执行不决策”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一声。
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你啊,倒是个老狐狸!知道这事儿得罪人,把难题全推给朕了?”
王琼连忙起身躬身,脸上露出几分窘迫。
“陛下明鉴!臣并非推诿,实在是此事关系重大,臣怕自己的法子考虑不周,误了陛下的大事。”
“陛下眼光长远,定能想出万全之策。”
“罢了,朕也没指望你一来就拿出法子。”
朱厚照摆摆手让他坐下,语气沉了些。
“朕倒有个思路,你听听可行不可行 —— 咱们搞个‘考成法’,把官员的考核标准定死,不管他是谁举荐的,只看实绩。”
“考成法?”
王琼眼睛一亮,身子往前倾了倾。
“陛下请细说!”
“具体来说,就是给每个官员定‘考成指标’。”
朱厚照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
“比如地方官,要定税银征收额、赈灾完成率、治安案件数;京官要定奏折处理量、部门事务完成度。”
“每三个月考核一次,合格的留任,不合格的降职,连续三次不合格的,直接罢官!”
他顿了顿,笔尖指向表格里的“问责”一栏。
“还有,谁举荐的官员,谁就要负责到底。”
“要是举荐的人考核不合格,举荐者也要受牵连,轻则罚俸,重则降职。”
“这样一来,那些想靠人情举荐亲信的勋贵、官员,就得掂量掂量,不敢随便塞人了。”
王琼看着纸上的表格,又听朱厚照细说考核细节,忍不住拍了下案。
他的声音里满是兴奋。
“陛下英明!这考成法太好了!既定了明确标准,又堵了人情举荐的漏洞,只要能严格执行,不出三年,大明吏治定能清明!”
“你觉得好就成。”
朱厚照笑了笑。
“不过这事儿不能只咱们俩定,还得跟李首辅商量商量。”
“他在朝堂多年,熟悉官员情况,听听他的意见,能让考成法更周全。”
说着,他对着门外喊:“张永!”
张永快步进来,躬身道:“陛下,奴婢在。”
“你去内阁,请李首辅来暖阁一趟,就说朕有吏治整顿的要事,跟他商议。”
朱厚照吩咐道。
“奴婢遵旨!”
张永应下,转身快步走出暖阁。
王琼看着张永的背影,心里更踏实了。
陛下不仅有破局之策,还懂得集思广益,不刚愎自用,这样的君主,值得他全力以赴。
他想起刚才的顾虑,不禁有些羞愧。
“陛下,臣刚才顾虑太多,倒是显得小家子气了。”
“若考成法能推行,臣定当带头执行,不管牵扯到谁,都一查到底!”
“这才像话。”
朱厚照笑着道。
“朕知道你顾虑的是勋贵势力,可你别忘了,朕连永康侯都敢处置,还怕那些靠人情上位的官员?”
“只要你按考成法办事,出了问题,朕给你撑腰!”
“臣谢陛下信任!”
王琼躬身行礼,心里的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两人又细聊了考成法的细节。
比如如何制定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如何避免考核者弄虚作假,如何让百姓也参与监督(比如让百姓举报官员不作为)。
王琼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地方设立‘考核监督牌’,把官员的考核指标和结果公示出来,让百姓看得见。”
朱厚照都一一采纳,两人聊得越发投机。
“陛下,李首辅到了。”
门外传来小太监的通报。
朱厚照抬眼望去,只见李东阳穿着一身绯色官袍,快步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本奏折,躬身行礼。
“臣李东阳,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首辅免礼。”
朱厚照抬手,指了指王琼。
“这位是新上任的吏部尚书王琼,你们也认识认识。”
王琼连忙起身,对着李东阳躬身道。
“下官王琼,见过李首辅。”
“久闻首辅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王尚书客气了。”
李东阳笑着回礼。
“本官也早听过王尚书治漕河、编《漕河图志》的事迹,陛下能选中你任吏部尚书,定是看中你的才干。”
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朱厚照才开口道。
“李首辅,今日请你来,是为了吏治整顿的事。”
“王尚书刚到吏部,就查出不少问题,你先听听他说的情况。”
李东阳点点头,看向王琼。
“王尚书,请讲。”
王琼深吸一口气,拿起案上的文书,重新递到李东阳面前。
他的语气又变得凝重起来。
“李首辅,您先看看这些文书 —— 顺天府知府刘焕,去年税银漂没五千两,却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百姓投诉多次,均石沉大海。”
“永平府同知张谦,贪占赈灾粮三成,说是‘运输损耗’,实则流入了自己腰包,还仗着是英国公府举荐的人,拒不配合调查。”
“还有京官之中,兵部主事李达收受贿赂,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赵文,常年不到岗,却照拿俸禄……”
“这些还只是臣一上午查到的,若彻查下去,怕是问题更多。”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东阳脸上,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首辅,如今吏治腐败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若再放任下去,别说先帝的弘治中兴成果保不住,怕是大明的根基都要动摇啊!”
喜欢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