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低气压持续了几天。
阿叙明显蔫儿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样时不时抱着手机傻笑,回家后多半时间都闷在自己房间里,要么学习,要么对着窗外发呆。饭桌上也沉默了许多,连冉冉故意逗他,他都只是扯扯嘴角,没什么精神。
林潇南看着心疼,但想到那天监控里描述的场景,又觉得这“打击”来得正是时候,能让儿子清醒清醒,便把那份心疼压了下去,只是默默给他碗里多夹了几筷子菜。
韩彻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没再多说什么,直到周末晚上,他把阿叙叫到了书房。
书房里只开了一盏台灯,光线昏黄,将父子俩的身影投在墙壁上。乖乖识趣地没有跟进去,趴在书房门外的地毯上,耳朵却警觉地竖着。
韩彻没绕圈子,开门见山,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沉稳:“那件事,想得怎么样了?”
阿叙站在书桌前,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裤缝,声音闷闷的:“爸,我知道错了。我不该……那样。”
“错在哪里?”韩彻追问,目光如炬。
“不该……不该没有底线地讨好别人,失去自我。”阿叙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挣扎和一丝明悟,“我好像……把对她的好感,变成了对自己的贬低。”
韩彻微微颔首,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他示意阿叙坐下,自己则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
“阿叙,你十七岁了,是个半大男人。对异性有好感,想谈恋爱,爸理解。”韩彻的语气平和,没有责备,“年轻人,血气方刚,觉得喜欢一个人就想掏心掏肺,这很正常。”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但男人做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要懂得克制。你现在是什么阶段?高三!离高考满打满算还有一年。这一年,决定了你未来能站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遇到什么样的人。”
他身体前倾,目光牢牢锁住儿子:“就这一年。我不要求你跟她断绝来往,那是小孩子赌气才做的事。但我要求你,把至少八成,不,九成的心思,给我收回来,放到学习上!感情可以先放一放,或者维持在普通同学、互相鼓励的界限内。”
韩彻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这一年,你忍住了,拼过去了,考上一个好大学,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到那时候,你再回头看,如果你还觉得她好,还想跟她在一起,爸绝不拦你,甚至支持你。但如果因为现在这点懵懂的感情,荒废了最重要的冲刺阶段,导致未来受限,你后悔都来不及!”
他给出了最终的条件,像一个沉稳的指挥官下达指令:“就这一年,阿叙。这一年,你管住自己,分清主次,把学习给我搞上去。毕业之后,你想怎么谈,跟谁谈,只要对方人品端正,我和你妈都不干涉。这是我和你之间的‘一年之约’,能做到吗?”
阿叙看着父亲那双深邃而坚定的眼睛,那里有关切,有期望,更有一种基于人生阅历的智慧。他知道,父亲这不是在扼杀他的情感,而是在为他规划一条更稳妥、更广阔的成长路径。那份沉重的信任再次压上肩头,但这一次,他感觉到的不是窒息,而是一种被引导、被托付的责任感。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原本有些佝偻的背脊,眼神逐渐变得清晰和坚定,重重地点了点头:“爸,我能做到。”
“好。”韩彻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满意神色,“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出去吧。”
阿叙走出书房,感觉心里那块压了几天的巨石仿佛被移开了大半。虽然前路依旧有迷茫和情感的拉扯,但至少方向明确了,肩上担着父亲的期望和自己的未来,他不能再浑浑噩噩。
乖乖看到他出来,立刻站起来,摇着尾巴凑上去,舔了舔他的手心。
客厅里,林潇南和冉冉看似在看电视,实则都竖着耳朵。看到阿叙虽然表情严肃但眼神清亮地走出来,林潇南心里松了口气,知道韩彻的谈话起了作用。
冉冉偷偷对妈妈做了个“搞定”的口型。
这场因早恋引发的家庭风波,在韩彻这番既有理解又立下规矩的“一年之约”中,暂时画上了一个逗号。未来的路还长,考验也还在,但家的指引和支撑,始终是少年成长路上最宝贵的那盏灯。而乖乖,依旧会趴在某个角落,用它沉默的方式,见证着这个家的一切。
喜欢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