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皇宫内早已灯火通明。接风宴设在太和殿,琉璃宫灯将整座殿宇映照得流光溢彩,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却难掩空气中暗藏的紧张气氛。
沐晴特意选了一袭月白色宫装,发间只别了支素银簪子。这身打扮在满殿珠翠中显得格外清雅,却也恰到好处地表明了她的立场——不是后宫妃嫔,而是朝中臣子。
她在宫人的引领下步入大殿,立刻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有好奇,有审视,也有不加掩饰的非议。她目不斜视地走向自己的座位,那个位于右侧上首、仅次于几位王爷的位置,已经说明了许多。
沐姑娘请。内侍恭敬地为她拉开座椅。
恰在此时,殿外传来通传声:南越使臣到——
柳承泽带着两名副使缓步而入。他身着南越使臣的正式朝服,目光在殿内扫过,在与沐晴视线相接时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
南越使臣柳承泽,拜见北燕皇帝陛下。他躬身行礼,姿态恭敬却不失气度。
楚玄端坐龙椅,淡淡道:使臣远道而来,不必多礼。赐座。
柳承泽在左侧客位坐下,正好与沐晴相对。宴席开始,歌舞翩跹,觥筹交错,表面上一派和乐景象。
酒过三巡,柳承泽起身举杯:外臣奉南越王之命,特来恭贺陛下登基。愿两国永结盟好,边境安宁。
楚玄举杯示意:南越王有心了。
柳承泽饮尽杯中酒,忽然话锋一转:外臣在来的路上,听闻贵国有一位奇女子,才智过人,在陛下平定内乱时立下大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沐晴身上。
沐晴平静地放下酒杯:使臣过奖了。
沐姑娘何必谦虚。柳承泽笑容温和,眼中却带着试探,说起来,姑娘与我南越也颇有渊源。不知可还记得故国风物?
这话问得巧妙,看似叙旧,实则是在提醒众人沐晴的出身。
沐晴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回应:故国风物自然记得。记得南越边境的百姓,常受战乱之苦;记得每年送往北燕的贡品,都要从百姓口中省出来。使臣此次前来,可是要为两国争取一个长治久安之法?
柳承泽神色微变,很快又恢复如常:姑娘心系百姓,令人敬佩。不错,我王正是希望与北燕缔结永世之好,特命外臣前来商议和约。
不知南越王有何提议?楚玄适时开口,目光深邃。
我王愿与北燕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柳承泽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这是拟定的和约细则,请陛下过目。
内侍接过文书呈上。楚玄展开浏览,面色渐渐沉了下来。
南越王这是要朕割让边境三城?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柳承泽不慌不忙:陛下明鉴,这三城本就争议不断。我王愿以十万两白银作为补偿,以示诚意。
荒谬!一位老臣拍案而起,边境三城乃我北燕门户,岂能轻易让人!
柳承泽却看向沐晴,语气意味深长:沐姑娘曾在两国生活,最知其中利害。不知姑娘意为如何?
这一问,巧妙地将沐晴推到了风口浪尖。她若赞同,便是背叛北燕;若反对,又难免落下个忘本的骂名。
沐晴缓缓起身,向楚玄行礼:陛下,沐晴有遗言。
楚玄的目光带着审视。
边境三城确实重要,但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沐晴以为,不如各退一步。她转向柳承泽,语气平和却坚定,使臣大人,南越若要展现诚意,不如先撤去边境增派的兵马。至于三城归属,可从长计议。
柳承泽眯起眼睛:姑娘这是要南越不战而退?
使臣误会了。沐晴迎上他的目光,沐晴是要给两国一个喘息之机。新朝初立,南越也刚经历旱灾,此时开战,对谁都没有好处。不如先开通边境贸易,让百姓休养生息。
楚玄若有所思:沐爱卿此言有理。
柳承泽忽然笑了,笑意却未达眼底:早听闻沐姑娘才智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难怪能在北燕朝堂立足。
这话中带刺,暗示沐晴靠的是投机取巧。
使臣过奖。沐晴坦然接受,语气从容,沐晴不过是为两国百姓着想。想必南越王也不愿看到边境百姓流离失所。
宴席在微妙的气氛中继续,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交锋才刚刚开始。
宴席结束后,沐晴正准备离席,一名南越侍从借着斟茶的机会,悄悄递来一张字条。她展开一看,上面只有简单一行字:明日午时,驿馆一叙。
她捏着字条,抬头正对上楚玄投来的目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带着难以捉摸的深意。
今夜,注定有很多人难以入眠。而明日之约,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喜欢亡国公主:拿捏五个疯批权臣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亡国公主:拿捏五个疯批权臣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