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燃烧的声音和周博文分析完后沉重的喘息声。
诸将脸上都露出了深思和忧虑,刘国能忍不住低骂了一句:“他娘的!这不是等着挨打吗!”
周博文的分析鞭辟入里,帐内诸将皆陷入沉思,意识到兵部指令的僵化和不周全。
大家先是低声交谈了一段时间,各抒己见,其实也都是在等待杨凡做决定。
一直未有说话的杨凡目光看向周博文旁边的地图,又扫过李凤翔和帐下众将,这才缓缓开口决断:“周赞画所言深合我意。兵部此令确是刻舟求剑、未见全局,我军不去德州。”
见杨凡对这一阶段的战略有了首肯方向,周博文恭敬点头,随即才拿出今日最新消息。
他展开塘报,下发给下边群将传阅,刘国能等人也凑着脑袋过来看。
他们看的同时,周博文语速加快讲解:“此乃今日刚收到的紧急军情,证实了我等的判断。清军主力,确已绕过官军重兵布防的德州,经直隶南下,于昨日攻破了临清。”
帐内一哗,临清被破,运河咽喉被扼,南北联系被切断,形势瞬间恶化。
这清军在北直隶像是主场作战一般,行军速度极快,反而其他各部官军顾此失彼,难以跟上清军行进速度。
周博文手指在地图上临清的位置重重一点,然后迅速向西移动,指向了山东首府:“清军右路军攻破临清后,并未过多停留,而是于迅速渡过会通河,利用运河交通之便,长驱直入直奔济南而去。”
众人表情皆变,济南不同于一般州县,乃是山东省府,还有德王在,政治意义重大。
“据最新塘报,之前杨嗣昌为了将集结兵力守卫漕运德州,早已经山东巡抚颜继祖的抚标营也安排去了德州。济南城内目前仅有乡兵五百、莱州援兵数百,然而莱州兵最多也就几百,如此守军合计也不过千余人。”
帐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一千余人守省府?
周博文话锋一转:“不过,济南城防坚固,远非一般州县可比。自建城以来历经多次加固,墙高池深,绝非旦夕可破。
且纵观建奴数次入塞,虽能攻破诸多州县,却从未真正攻克过我大明任何一个省会大城。其原因,此类城池防御体系完善,守城器械充足,只要城内发动民勇得当,周围州县支援得当,不会轻易沦陷。”
他看向杨凡和众将,说出赞画房的判断:“因此,赞画房初步研判,清军此举,围困济南是真,但意图未必在于倾力攻城。其更可能的目的,乃是凭借兵威,大肆劫掠济南周边富庶州县乡镇,以获取大量人口物资。
因为强攻坚城,伤亡必重,于其劫掠为主的战略不符。清军很可能在饱掠之后,便会寻机北返。”
周博文的分析合情合理,让帐内紧张的气氛稍稍缓解了一些。若清军只是围城劫掠,而非决心死磕济南,那么局势虽坏,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杨凡的眉头却并未舒展,他盯着地图上被标记为被围的济南,沉默片刻后还是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帐下众将,最终落在周博文身上。
“孙赞画分析有其道理。但建奴以往虽无攻克省府先例,但济南城空虚是真,建奴细作遍布北地中原,相比山东也是,万一被其察觉,全力攻城也并非不可能。”
周博文立刻点头称是,随后他呼唤一声,几个赞画七手八脚的换上另一个已经被他们赞画房标注好的山东和北直隶地图,地图上代表清军和其他官军的标记很清晰,勾勒出了战场态势。
“诸位请看……”
他的细棍先点在临清,随后点在济南,“清军此番用兵,左右两翼并非孤立,而是始终保持着密切呼应的钳形攻势,右翼岳托部主力此刻围攻济南,向我等官军制造巨大压力。
而左翼多尔衮部,在攻陷清河、威县后,其主力却并未全力东进与岳托合兵,反而是在临清州境内周边四下劫掠。
其目的应当是为牵制德州方向的宣大溃军、辽镇和颜继祖山东抚标营,让囤聚德州的我大明重兵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出动增援济南!
如此一来,岳托在济南城下便可安心围城,从容在周边劫掠。但也因此,两路清军也形成了一个约三百里的真空间隙!”
帐内诸将看着地图上分别被标记出来的清军左右两翼进攻扇面,其中多尔衮的左路军横插在德州明军和济南中间的临清区域。
多尔衮临清、官军德州、岳托济南,三责形成一个狭长的斜角三角形。
“而且……”
周博文话锋一转,细棍在代表多尔衮左翼军的区域虚画了一个圈,然后缓缓向北移动。
“根据最新塘报,临清州及周边已被多尔衮祸害得差不多了。人丁、粮畜被掳掠一空,几成白地。这支左路军饱掠之后,已有向北移动、扩大劫掠范围的迹象。”
他的细棍最终停在临清以北的某个位置,然后重重地在济南岳托和这个多尔衮的新位置之间,画出了一片广阔的区域。
周博文的声音忽然带上难以抑制的激动,他说:“如此一来,岳托的右翼军在济南,多尔衮的左翼军在临清以北,两军直线距离,接近三百里!但随着多尔衮不断向北扫荡,这个间隔还在持续扩大!”
地图上,那片被特意标注出的“间隙”,就在代表清军势力的两个红色箭头兵锋之间。
就像一张巨大的兽口,清军左路军和右路军分别是它的上下颚,而这片间隙,正是他们可以争取的时间和空间。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那片区域,此刻都猜到了赞画房的意思,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
刘国能不断观察他人表情,以前他做流寇时可从没有这么系统分析过敌人,皆是信息到手后,几个掌盘子一碰头就几下敲定了去留方向。
只见杨凡缓缓从主位上站起身,他的目光如刀,定格在清军两路正不断扩大的间隙上。
“天赐良机……”
喜欢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