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阁一夜,虽未公开,但其引发的暗涌已开始在长安权力核心扩散。手握铁证,郑远、陆昭与秦啸岳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如同最高明的棋手,开始落子布局。
数日后的常朝之上,气氛陡然一变。都察院数位御史联名上奏,弹劾工部右侍郎、光禄寺少卿等四五名官员,罪名详实,包括收受江南盐商巨额贿赂、在漕运案中徇私包庇关联商贾、以及生活奢靡、狎妓饮宴无度等。奏疏中甚至提及了其常年在“百花阁”等场所一掷千金的细节,虽未直接点明百花阁与邪教关联,但“狎妓饮宴”四字,已足以引人遐想。
这些被弹劾的官员,皆是此前在朝中与安平郡王呼应、攻讦郑远最为卖力者,也是那位致仕光禄大夫以及王公公在朝中的重要盟友。
证据确凿,容不得狡辩。郑远于朝堂之上,面无表情,只言“依律查处”。太后闻奏,见证据链条清晰,且涉及官员品级不算最高,正好借机敲打一番日益骄横的宗室宦官势力,便当场准奏,下旨将这几名官员革职查办,交刑部与大理寺审议。
此举如同斩断了安平郡王和王公公伸在朝堂上的数条触手,令其势力为之一缩。朝中那些原本摇摆的官员,见风使舵,顿时收敛了许多,不敢再轻易附议攻击风阁。那位致仕的光禄大夫闻讯,更是吓得称病闭门不出,府邸内外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几乎在朝堂风云变幻的同时,一封由郑远亲笔书写、语气平和却暗藏机锋的密信,通过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正在北庭“巡视”的安平郡王手中。信中并未提及百花阁之事,只是“关切”地询问王爷巡视是否辛劳,并“顺便”告知京城近日查处了几名不法官员,皆是平日与王爷府上往来密切者,提醒王爷“交友须慎”,以免清誉受损。信末,郑远又“不经意”地提到,据闻黑狼部残孽似有异动,为王爷安全计,或可考虑提前结束巡视返京。
这封信,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安平郡王头上。他远在北庭,信息滞后,但京城突然查处他的亲信,郑远这封看似关心实则警告的信,无不预示着京城发生了对他极为不利的变故。他心中惊疑万分,却又无法确切知道百花阁的真相。
再看北庭,灵生与明心依旧恭敬,但态度间那份不卑不亢的底气,似乎更足了些。军中将士经过他这些时日的“巡视”,非但没有离心离德,反而因朝廷嘉奖和补充粮饷,士气有所回升。他再待下去,非但找不到任何有用的把柄,自身安全或许真成了问题——万一“黑狼部异动”是真,或是郑远等人欲借刀杀人……
权衡利弊之下,安平郡王那股“找茬”的劲头顿时泄了。他迅速以北境风寒、旧疾复发为由,上表请求提前结束巡视,并草草对北庭、朔方军务下了几句“将士用命,忠勇可嘉”的例行评语,便带着随从,灰溜溜地踏上了返京之路。
京城之内,王公公的日子也变得难过起来。都察院弹劾官员之事,以及安平郡王突然提前返京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入宫中。太后虽未深究,但看向王公公的眼神,已带上了审视与疏离。
王公公试图故技重施,在太后面前为那些被查官员“叫屈”,暗示这是郑远排除异己。然而,此次太后却并未像以往那样容易被说动。她只是淡淡地打断王公公:“朝廷法度如此,证据确凿,哀家岂能因私废公?王瑾,你司宫台事务繁忙,这些朝政之事,还是少操心为妙。”
一句话,噎得王公公面色煞白,再不敢多言。他明白,自己在太后心中的地位,已然一落千丈。以往那些看似“无意”的谗言,如今只怕会引来太后的反感。他小心翼翼地收敛起所有爪牙,变得异常沉默恭顺,只求能保住目前的地位。
天策府内,陆昭与沈青桐并未停下脚步。他们集中精力,分析从百花阁搜出的所有与“紫袍贵人”相关的线索。那些密信用语隐晦,账册记录也用了大量代号。但通过交叉对比、笔迹分析以及对擒获的幽冥道祭司进行针对性审讯(虽其体内禁制仍在,但在不触及核心禁忌的情况下,仍可问出一些边缘信息),线索逐渐清晰起来。
所有的间接证据,都指向了宫中一位极有权势的人物——司宫台前任首领,太后身边最受信任的内侍省总监,曾与王公公争夺司宫台之位失败的刘瑾!刘瑾虽在内侍省,但因其资历老、地位高,常着紫色宦官常服!
“竟然是他!”沈青桐倒吸一口凉气。刘瑾侍奉太后多年,根深蒂固,其势力盘根错节,远比王公公更难对付。
陆昭目光沉静:“难怪萨满临死前只说出一个‘紫’字。刘瑾……他失势后心怀怨恨,勾结圣教,既能牟取巨利,又能借助邪教力量,或许还存了某些更疯狂的念头……比如,向让他失势的秦太尉、乃至整个朝廷报复?”
就在此时,玄枢阁负责监控刘瑾府邸(虽已致仕,但仍居宫中荣养)的暗探回报,刘瑾近日行为异常,其心腹太监频繁出入,似乎在紧急销毁某些物品,且其府邸周围隐隐有不明身份的暗哨活动。
“他要狗急跳墙了!”陆昭立刻意识到,“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在他销毁所有证据或铤而走险之前,拿下他!”
然而,直接抓捕一位曾是内侍省总监、在宫中经营多年的老太监,尤其还可能牵扯到太后,绝非易事。没有太后的首肯,天策府也无法在宫内肆意抓人。
就在陆昭与郑远商议,如何以最小动荡的方式向太后陈明利害,取得许可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太后,竟主动驾临天策府!
原来,安平郡王的仓促返京、王公公的突然失语、朝中风向的微妙转变,以及一些关于百花阁的模糊流言,终于让这位深处宫闱的统治者下定了决心。她要知道真相!
风阁之内,太后屏退左右,只留下郑远、陆昭与沈青桐。她面色平静,眼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郑相,陆国师,哀家今日来,不想再听任何虚言。告诉哀家,百花阁,圣教,还有……这宫里,究竟藏了多少污秽?”
郑远与陆昭对视一眼,知道时机已到。陆昭上前一步,将百花阁搜出的部分关键证物——那些指向刘瑾的密信抄本、账册摘要,以及幽冥道祭司关于与“紫袍贵人”合作的部分口供记录,恭敬地呈送到太后面前。
“太后恕罪,非是臣等有意隐瞒,实是事关宫闱,牵涉甚广,恐引发朝野震荡,故此前未敢尽数禀报。”陆昭沉声道,“然,邪教祸国,竟已侵蚀至宫禁重地,臣等不敢再瞒。所有证据,皆指向内侍省前总监,刘瑾!”
太后一份份翻阅着那些证物,脸色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转为铁青,最后是无比的震怒与……一丝被背叛的痛心。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身边最信任的老奴,竟然勾结妖人,祸乱江山!
“好……好一个刘瑾!好一个‘紫袍贵人’!”太后猛地将手中纸张拍在案上,凤目含煞,“哀家待他不薄,他竟敢……竟敢如此!陆昭!”
“臣在!”
“哀家予你全权!即刻带人,将那悖逆奴才对瑾,给哀家拿下!严加审讯!凡有牵连者,无论何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太后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决绝。这一刻,她终于从权力的平衡术中觉醒,意识到某些底线,不容触碰。
“臣,领旨!”陆昭躬身,眼中精光一闪。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已然铺平。
---
喜欢我以祝由镇百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以祝由镇百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