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限定的三日之期,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每一刻的流逝都带着令人窒息的紧迫。玄枢阁内灯火彻夜未明,陆昭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宫廷这座最复杂的迷宫中,搜寻着那决定生死存亡的蛛丝马迹。而朝堂之上,暗流愈发汹涌,等待着最终的发难时机。
面对困局,陆昭根据“未济”卦“慎辨物居方”的启示,制定了清晰的策略。首要之务,是找到确凿证据,为沈青桐洗刷冤屈,粉碎韦贵妃的构陷。其次,需深挖其与西内苑的关联,揭露更深层的阴谋。
他命玄枢阁精锐分头行动:
一路,由精通追踪与潜行之术的暗探负责,严密监控韦贵妃宫中所有人员动向,尤其是那名被沈青桐忆起的、形似洒扫宫女的低等宫人,以及提供伪证的女史背后牵扯出的管事嬷嬷。他断定,构陷之事仓促,对方必有首尾未能处理干净之处,尤其是那制作布偶的旧宫锦和明黄布料来源,以及具体执行栽赃之人。
另一路,则由精通药理学、织物学乃至旁门左道的能人异士组成,对那布偶本身进行更精密的查验,不放过任何细微痕迹。同时,加紧对西内苑的监控,试图捕捉其与韦贵妃宫中任何形式的气息勾连或人员往来。
陆昭自己则坐镇玄枢阁中枢,不断以铜钱占卜,调整搜查方向,并时刻感应宫中气息变化。他深知,对手绝非仅有韦贵妃,那西内苑的怨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其毒计绝不止于此。
监控韦贵妃宫室的暗探很快传来消息。那名被锁定的洒扫宫女,行事异常谨慎,几乎不与外界接触,但暗探发现,她每隔一两日,会在夜深人静时,将一些宫中清扫出的普通垃圾,送到指定的堆放处,而接收这些垃圾的一名老宦官,看似属于负责宫中杂役的内仆局,但其步履姿态,分明身负不弱的武功,且其气息隐晦,与寻常内侍迥异。
“内仆局……杂役……”陆昭指尖在长安宫城图上划过。内仆局地位低下,人员混杂,正是隐匿行踪、传递消息的绝佳所在。他立刻下令,重点监控那名老宦官,并查清其背景。
与此同时,对布偶的精细查验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一位对前朝宫廷旧物颇有研究的玄枢阁老供奉,在反复比对后确认,那制作布偶的宫锦,并非寻常前朝库存,而是德宗朝时,专门赏赐给当时几位有功藩镇节度使家眷的“蜀江春水锦”,存世极少。而那一小块明黄布料,其织造工艺和褪色程度,更指向了宪宗朝初年的内府监制品。
“范围缩小了!”陆昭精神一振,“能接触到这两种特定时期、特定来源宫廷旧物的人,绝非普通宫人,甚至不是韦贵妃宫中轻易能拿到的。”他立刻联想到了掌管宫廷库藏、器物修缮的机构——内府监和奚官局(掌宫人、官奴婢及宫中所用物品)。
而另一边,对那名提供伪证的女史进行持续心理施压的探子回报,女史在极度恐惧下,又吐露了一个细节:指使她的那名管事嬷嬷,曾无意中抱怨过,为了弄到“那东西”,还搭上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金雀钗”去打点奚官局的人。
“奚官局!金雀钗!”线索瞬间串联起来。陆昭立刻命人秘密查访奚官局中,近期何人收受了一支样式老旧的金雀钗作为贿赂。
就在陆昭紧锣密鼓追查真相的同时,朝堂之上,以崔明远为首的势力也在不断施加压力。第二日,便有数名门下省给事中联名封还了皇帝关于擢升李光弼等人的诏书,理由是“巫蛊案未清,涉及国师,此时褒奖其关联将领,恐惹物议,宜暂缓”。
这看似合理的“程序性”阻拦,实则是赤裸裸的政治胁迫。他们在告诉皇帝和风阁,若不在此事上做出让步,后续所有与新派官员、与边功封赏相关的政令,都将面临同样的阻力。
景和帝李玠在延英殿召见风阁辅臣,面色铁青:“崔明远这是要借题发挥,逼朕处置陆昭,废止新政!其心可诛!”
郑远捻须沉吟,眉头深锁:“陛下,如今证据对沈医官不利,朝议汹汹。若三日期满仍无确凿证据翻案,老臣恐……即便陛下强行保下陆昭与沈青桐,风阁威信亦将扫地,新政推行更是难以为继。”
秦啸岳怒道:“难道就任由那起子小人颠倒黑白?俺就不信,查不出个水落石出!”
陆昭此时反而异常冷静,他向皇帝躬身道:“陛下,郑相,太尉。对方此举,正说明他们心虚,急于借此案彻底扳倒我等。请再给臣一日时间,明日此时,必见分晓。届时,不仅拙荆冤屈可雪,那幕后兴风作浪之辈,亦将无所遁形!”
他的自信源于刚刚收到的一条密报:玄枢阁暗探已查明,奚官局一名掌管旧物库的典事(低级官员),近日确实得到一支前朝样式的金雀钗,来源正是韦贵妃宫中的那名管事嬷嬷!同时,监控那名内仆局老宦官的暗探也发现,其在昨夜子时,曾悄然接近西内苑外墙,虽未进入,但以特殊节奏敲击墙壁,似在传递某种信号!
两条线索,一条指向韦贵妃宫中具体执行构陷的路径(通过嬷嬷贿赂奚官局典事获取特定旧布),另一条则隐隐指向了西内苑与韦贵妃宫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渠道!
被软禁在别院的沈青桐,亦未放弃自救。她深知那“笔迹相似”是构陷的关键一环。她反复回忆自己所有开过的药方、写过的医案,忽然想起一事。
她请求看守的玄枢阁人员,设法将她入宫前,在民间行医时记录的一份疑难杂症药方笔记取来。那份笔记年代稍早,笔迹与她如今为适应宫中规矩而稍作改变的字体略有不同,但个人书写的神韵与某些特殊笔画习惯是无法完全改变的。
当刑部那位坚持“笔迹相似”的胥吏被带来,面对沈青桐入宫前后的笔迹对比,以及她当场以不同心境、不同速度书写的同一段文字时,其笔锋、力道、间距的细微差异清晰可见。沈青桐冷静地指出,布偶上的朱砂字迹,看似模仿了她如今字体的形,却僵硬刻板,完全缺乏她笔下特有的、源于常年施针施药而形成的流畅韧劲,更像是有人对照着她的药方刻意描摹而成。
这番专业的辨析,虽不能完全推翻之前的结论,但无疑在负责核查此案的刑部侍郎心中投下了巨大的疑问。加之皇帝对此案的态度暧昧,刑部内部的阻力也悄然减小了几分。
第三日,期限的最后一天。陆昭决定收网。
清晨,玄枢阁联合内侍省,以核查宫中用度、清查安全隐患为名,突然行动。
一路直扑奚官局,当场从那名收受金雀钗的典事处,搜出了尚未用完的同类“蜀江春水锦”边角料,以及其与韦贵妃宫中管事嬷嬷往来、商定获取布料的隐秘记录。
另一路则在内仆局,以雷霆手段控制了那名身负武功的老宦官。在其住处搜出了用于传递消息的密码本,以及……一小包与毒杀王德顺同源的慢性剧毒!
几乎同时,早已埋伏在韦贵妃宫外的暗探,趁那名洒扫宫女再次外出倾倒垃圾时,将其一举擒获。从其身上搜出了沾染着与布偶体内相同药材碎末的帕子,以及用于栽赃时,隐藏布偶的特制小巧工具。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玄枢阁将审讯结果与搜获的物证迅速整理,由陆昭亲自呈送御前。证据链完整清晰地显示:韦贵妃指使宫中嬷嬷,贿赂奚官局典事获取特定旧布;命心腹宫女利用沈青桐采药之机制造“偶遇”并伺机栽赃;通过内仆局隐藏的武功宦官与西内苑传递信息(很可能包括构陷计划乃至获取毒药);并在事情可能败露时,果断毒杀王德顺灭口!
景和帝览奏,勃然大怒,当即下旨:韦贵妃褫夺封号,废为庶人,打入冷宫!韦氏家族涉案人员,交由刑部、大理寺严查!那名管事嬷嬷、洒扫宫女、奚官局典事、内仆局老宦官等一干涉案人员,即刻移交大理寺,严加审讯,务求挖出所有同党!
至于西内苑……皇帝看着陆昭密奏中关于其与韦氏勾结、图谋更大的警示,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但鉴于废帝的特殊身份,他暂未公开处置,只是下令将西内苑守备增强一倍,所有供给再次严查,彻底切断其与外界的一切可能联系。
…
三日之内,陆昭以精准的谋略和玄枢阁的实力,上演了一场绝地反击。韦贵妃机关算尽,终是作茧自缚,其家族亦受重创。朝堂之上,崔明远等人借机发难的图谋瞬间破产,一时间噤若寒蝉。沈青桐冤屈得雪,风阁威望不降反升。然而,西内苑那条怨龙虽再次受挫,但其根源未除,那包从老宦官处搜出的同源毒药,更是昭示着其毒牙依旧锋利。短暂的胜利之后,是更深沉的警惕与未解的隐患。
---
喜欢我以祝由镇百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以祝由镇百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