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金陵,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与燥热,江水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银鳞,无声奔流。周瑜的书房内,灯烛燃得通明,将两道投在墙上的影子拉得悠长。
你与周瑜隔案对坐,案上铺开着详尽的荆州舆图,江夏、江陵、襄阳等要冲之地被朱砂笔圈点标注。炭盆里的火偶尔爆出一两声轻响,衬得室内愈发静谧。
“伯符的态度,你已亲眼所见。”周瑜执起茶壶,为你斟了一杯温热的茶汤,水汽氤氲,模糊了他雅致眉眼间的些许凝重,“他信你,近乎执拗。这份信重,是铠甲,亦是软肋。”
你端起茶杯,指尖感受到瓷壁传来的温热,却驱不散心底那丝寒意。孙策焚烧密信的场景犹在眼前,那炽热的信任如同烈焰,既能为你驱散构陷的阴霾,也让你时刻警惕着被其灼伤的可能。
“我明白。”你低声应道,目光落在舆图上江陵的位置,“正因如此,与文聘、刘琦的联络,必须更加滴水不漏。”
周瑜颔首,指尖点在江陵与江夏之间的水路上:“人选我已初步选定,凌统之子凌操,勇猛且机警,其部多擅操舟,熟悉荆襄水道。由他率小队精锐,伪装成商旅或溃兵,沿江西进,伺机接触文聘麾下将领,较为稳妥。”
你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凌操勇则勇矣,然临机应变,恐非所长。此事关乎全局,一旦暴露,不仅前功尽弃,更会坐实‘通敌’之嫌。需一胆大心细、智勇兼备,且……绝对可靠之人。” 你抬起眼,看向周瑜,“我举一人,太史慈。”
周瑜眼眸微动:“子义?”
“不错。”你语气肯定,“子义将军忠勇无双,且至情至性,深明孝义之道,对我心存一分敬重与信服。更关键者,他非江东本土嫡系,与张昭等文臣牵扯不深,行事更为便利。以其武勇,足以应对沿途风险以其心性,当能领会此中深意,随机应变。”
周瑜深深地看了你一眼,那目光似乎穿透了时光,看到了你初入江东时便已开始的落子布局。他没有追问,只是沉吟道:“子义确是最佳人选。只是……他性子刚直,若知晓此举最终是为……”
“无需让他知晓全盘。”你打断他,声音低沉而清晰,“只令他知晓,此行是为江东大业,联络文聘,共抗蔡瑁与曹操,延缓曹贼吞并荆州之势。此乃实情,并非虚言。” 真话,往往是最好的伪装。
周瑜静默片刻,终是点头:“好,便依你之言。我即刻密召子义,面授机宜。”他顿了顿,又道,“江夏方面,伯符已决意亲征,以雷霆之势拿下。你我需在他动身之前,将此事安排妥当。”
你点头,知道时间紧迫。孙策一旦大军开拔,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焦江夏,届时再想暗中动作,难度倍增。
“还有一事,”周瑜放下茶杯,烛光在他眼中跳跃,“那告密者此次未能得逞,绝不会善罢甘休。他既能将密信直呈伯符案头,其在军中根基,恐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日后行事,需更加谨言慎行,尤其……留意身边之人。”
你心头一凛。身边之人?石滩大营中,谁会是那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是看似恭顺的副将?还是负责文书往来的参军?抑或是……你不敢深想,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我会留意。”你沉声道,将杯中已微凉的茶汤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如同此刻的局势。
又商议了一些联络细节与应变方案,夜已深。你起身告辞,周瑜送至书房门口。
月光如水,洒在庭前的石阶上。他站在门廊的阴影里,看着你,忽然轻声问道:“鹤月,若有一日,伯符知晓你心向刘备,当如何?”
你的脚步顿住,没有回头。江风拂过,带来远方的潮声。袖中的玉骰冰冷坚硬。
“不会有那一日。”你的声音平静无波,融入夜色,“至少在荆州落定之前。”
你迈步走入月光之中,背影挺直,如同江中逆流而上的孤舟。周瑜望着你的身影消失在院门之外,久久未动,只有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风里。
你知道,脚下的路只有一条,只能向前,无法回头。
而在这金陵夜色中定下的策谋,即将随着太史慈的西行,悄然改变荆州的棋局,也将你与这江东的羁绊,推向更深的漩涡。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