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之后,世界仿佛也随之清晰、沉静下来。我不再像初入漩涡时那般,带着学生气的敏锐和急于被认可的焦灼,也不再因赵志明那点不上台面的手段或处里微妙的气氛而心绪不宁。我的目光越过这方寸之间的办公室政治,开始真正尝试去理解汉东这盘大棋的脉络。
宋秘书长交给我的任务渐渐有了分量,一些下面地市报上来的综合性材料,会先经我手初步梳理,提炼核心。我知道,这是信任,更是锤炼。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埋头处理一批群众来信,其中一封厚厚的、来自青州市的匿名举报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信的内容直指青州市下辖的清河县,反映该县在引进一个号称“高科技、无污染”的电子元器件项目——“光华科技”过程中,存在违规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且当地环保部门的环评报告疑似被篡改,可能掩盖了项目真实的污染风险。信中还夹了几张照片,是村民聚集在县政府前的模糊画面,以及一条流经项目选址地附近、颜色明显异常的小河。
清河县……我印象中,那里是汉东重要的生态涵养区之一,陈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举报信内容属实,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基层纠纷,更是对省里大政方针的阳奉阴违。
我按照程序,将这封信做了摘要,标注“涉及环保、征地,疑点较多”,准备附上原件呈送宋秘书长阅处。这类信件通常会被批转地方核查,但鉴于问题的敏感性和潜在风险,我特意在摘要中强调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与省里生态政策精神不符”。
刚处理完这封信,处里通知临时召开一个短会。原来是京城某部委来了一个调研组,由一位司长带队,下来了解汉东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同方面的经验和挑战。省委这边需要安排一位熟悉情况的同志全程陪同、协调。这种差事,说重要也重要,能接触上层信息;说麻烦也麻烦,伺候不好京城大员,容易落埋怨。
宋秘书长目光在处里几个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我身上:“林别,你手头的工作先放一放,这几天你全程跟着调研组的沈墨处长,务必服务周到,有情况及时汇报。”
沈墨?一个陌生的名字。看宋秘书长的态度,这位沈处长似乎有些不一般。
“是,秘书长。”我平静领命。
赵志明在一旁,嘴角撇了撇,没说什么,但那眼神分明在说“这苦差事,也就你这愣头青合适”。
第二天一早,我提前赶到调研组下榻的省委招待所等候。一辆黑色的京牌奥迪A6L准时驶来,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是省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随后,一位年轻女子弯腰下车。
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职业套裙,身姿挺拔,气质清冷。年纪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肌肤白皙,五官极为精致,尤其是一双眼睛,清澈明亮,眼神却沉稳得不像这个年纪的人,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冷静审视。她一下车,目光便淡淡地扫过周围,最后落在我身上。
“沈处长,您好。我是省委办公厅的林别,负责您此次调研的联络工作。”我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
“林秘书,辛苦你了。”她伸出手,与我轻轻一握。她的手微凉,声音平和,语调没有太多起伏,却自然流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距离感。“这几天麻烦你安排,我们希望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这是应该的,沈处长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接过她手中并不沉重的公文包,引导她前往会议室与省里相关部门的同志先开个简短的对接会。
这位沈墨处长,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在听取省发改委、科技厅、环保厅汇报时,她偶尔提问,问题都极为专业和内行,直指关键矛盾和潜在风险,让几位厅局领导不敢有丝毫怠慢。她听得认真,记录得也认真,但脸上始终没什么表情,让人猜不透她内心的想法。
我坐在她斜后方,一边记录会议要点,一边暗自观察。这位京城来的年轻处长,沉稳得有些过分,那份气度,绝非普通家庭所能培养。她身上有种……类似于陈书记那种久居上位者的疏离感,只是更加内敛和年轻化。
对接会结束后,按照行程,调研组下午要直接赶往清河县,实地考察几家代表性的企业和环保项目。我提前协调好了车辆和路线。
前往清河县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车上,沈墨大部分时间都在闭目养神,或者翻阅带来的资料。同车的发改委副主任试图找些话题活跃气氛,她也只是简短回应几句,并不深谈。
直到车子驶入清河县界,路过那条被举报信提及的、颜色异常的小河时,她忽然睁开眼,看着窗外,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林秘书,这条河……一直是这样吗?”她突然开口问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她观察如此细致。我斟酌着用词:“沈处长,我对清河县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不过,据我所知,这条河上游过去有一些小作坊,近几年县里一直在治理。”
“治理?”她轻轻重复了一遍,语气听不出喜怒,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那条浑浊的河面上,“看来治理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她没有再追问,但我能感觉到,她对清河县的环保状况,已经打上了一个问号。这位沈处长,果然不简单。她此行,恐怕不仅仅是来听汇报、看示范点的。
我们的车没有直接去县政府,而是按照沈墨的要求,先去了几家位于不同区域的企业,有县里大力宣传的环保标杆,也有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小工厂。沈墨看得很仔细,不时与厂里的技术人员交谈,询问能耗、排污处理、技术升级等情况。
行程紧凑,直到傍晚,我们才来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那个被举报的“光华科技”项目选址地。现场已经平整出大片土地,打桩机等设备林立,但似乎处于停工状态。项目负责人和县里的领导早已等候多时,热情洋溢地介绍着项目的广阔前景和严格环保标准。
沈墨听着,偶尔点头,目光却扫过不远处那些尚未搬迁、显得有些破败的民房,以及更远处那条颜色依旧刺目的小河。
就在负责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采用的“国际先进”污水处理技术时,一阵喧哗声从外围传来。只见几十个村民,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带领下,突破了现场工作人员脆弱的阻拦,涌了过来,手里举着“还我土地”、“反对污染”的纸牌。
“领导!青天大老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啊!”老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他们占我们的地,补偿款还不够买楼角的!那厂子要是建起来,咱们这条河就彻底完了,咱们村也没活路了!”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县里的领导脸色铁青,厉声呵斥着工作人员赶紧把人拉走。项目负责人慌忙解释这是“个别刁民无理取闹”。
我心中一紧,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我下意识地上前一步,想挡在沈墨身前,防止局面失控。
然而,沈墨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没有惊慌,也没有后退,反而抬手制止了正要驱赶村民的工作人员。她走上前,弯腰扶起了那位老者,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老人家,别急,慢慢说。我们是京城来的调研组,就是来了解实际情况的。你有什么委屈,都可以跟我说。”
她示意我拿出笔记本记录。然后,就在这片混乱的工地上,她耐心地听完了老者和几位村民代表的哭诉,关于征地补偿的不公,关于对污染的恐惧,关于多次上访无门的绝望。她问得很细,包括补偿标准、环评公示情况、他们向哪些部门反映过等等。
县里的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站在一旁,脸色由青转白,汗珠从额头滚落。他们试图插话解释,都被沈墨用眼神淡淡地制止了。
我一边记录,一边心中震撼。这位沈处长,行事风格与她清冷的外表截然不同,竟是如此果决且……不畏麻烦。她显然不怕得罪地方,她要的是真相。
听完村民的陈述,沈墨直起身,看向面如土色的县领导,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千钧之力:“王县长,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希望县里能高度重视,认真核查,给群众一个明确的交代。我们调研组,也会持续关注。”
她没有当场表态,也没有指责,但那句“持续关注”,已经表明了态度。
处理完这场突发事件,天色已晚。返回县招待所的车上,气氛凝重。沈墨依旧沉默,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色,不知在想什么。
我坐在副驾驶,透过后视镜,能看到她平静的侧脸。月光勾勒出她完美的轮廓,那双清澈的眼眸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
这一刻,我意识到,这位偶然因工作相识的京城女处长,绝非常人。她的背景成谜,她的目的似乎也不仅仅是完成一次常规调研。清河县这摊浑水,因为她的到来,恐怕要掀起更大的波澜了。
而我和她,在这趟浑水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官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