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朝入川:剿抚并用的乱世定鼎。
清朝入川的背景是剿灭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以及后来的南明抗清势力。其过程同样复杂,但耗时远短于元朝。
主要阶段与路线。
第一阶段:追击大西军(1646年)。
背景:清军入关后,派肃亲王豪格率军由陕西南下,进入四川,主要目标是刚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
关键战役:1646年,清军在西充凤凰山与张献忠部队遭遇,张献忠在此战中被清军射杀。大西政权瞬间崩溃。
路线:清军主力由陕南经金牛道入川。
第二阶段:拉锯与平定(1647年-1660年)。
复杂局势:张献忠死后,其余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与南明政权联合,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继续抗清,同时地方武装(“摇黄”等)割据,局势混乱。
清军策略:清军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一方面军事打击,另一方面招降纳叛。这个过程反复拉锯,清军曾一度被迫退出四川,之后又再次进入。
关键人物:清将李国英长期经营四川,最终在1650年代后期逐步稳定了局势。直到吴三桂率军入滇,剿灭南明永历政权,四川的抗清活动才基本平息。
花费时间与特点。
时间:从1646年清军入川击毙张献忠,到1660年代初基本平定,持续约15年左右。
特点:
局势复杂:并非简单的清vs明,而是清军、南明政权军队、大西政权残部、地方武装多方混战。
人口真空:张献忠的屠杀、连年战乱和瘟疫,使得四川人口再次锐减,为后来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埋下伏笔。
策略灵活:清朝成功运用了政治招抚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手段,最终稳定了统治。
两个外族政权的入川路线和策略总结对比。
元朝(蒙古)主力:由陕南经金牛道等陆路强攻近50年(漫长拉锯),极端残酷的武力征服;后期调整为大迂回战略,倚重汉军。
清朝主力:由陕南经金牛道进入,多路并进约15年(剿抚并用),政治手段与军事打击结合,应对复杂的地方势力。
核心启示:
这两个案例再次印证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天险的防御价值,永远建立在内部团结和有效治理的基础之上。南宋末年的四川、明末的四川,都因为内部的政治腐败、内讧或力量分散,最终被外敌所乘。
这为钟鹏举能够成功破蜀,提供了坚实的历史逻辑——他面对的,正是一个内部开始腐朽的(前)蜀政权。
与蜀国毗邻的晋政权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当前在与中原霸主梁国的角逐中占据上风,同时对日渐衰微的蜀国虎视眈眈。钟鹏举亦需警惕晋政权从中作梗。
对于钟鹏举而言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的入川之战(公元263年),这是是夏国古代军事史上“出奇制胜”最经典的战例之一。他绕过蜀汉主力防守的剑阁天险,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的致命穿插。
邓艾的策略可以总结为:“避实击虚,奇险制胜”。他深刻认识到,从正面攻破剑阁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创造一条敌人想象不到的进攻路线,直插蜀汉政权的心脏——成都。
行军路线与关键节点。
1.起点:阴平郡(今甘肃文县)。
邓艾率精兵约三万人,从阴平出发,避开蜀汉军剑阁主力。
2.穿越天险:阴平小道。
这是整个行动中最艰难、也最具决定性的部分。邓艾军需要穿越长达七百余里的无人山区。他们“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在悬崖峭壁上艰难前行。
“束马悬车”:形容行军之险,战马要包裹马蹄,车辆有时需要用绳子吊下悬崖。
最险处“摩天岭”:士兵们只能攀爬而过,邓艾本人也是用毛毯裹住身体,从山上滚下来,以身作则,激励士气。军队一度濒临绝境,粮草将尽。
3.第一目标:江油关(今四川平武南坝镇)。
成功穿越阴平小道后,邓艾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江油关前。蜀汉守将马邈惊慌失措,不战而降。邓艾军队获得了至关重要的补给点和前进基地。
4.第二目标:涪城(今四川绵阳)。
夺取江油后,邓艾军迅速南下,直扑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领成都卫戍部队仓促迎战。邓艾在涪城一带大破蜀军,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均战死。此战歼灭了蜀汉在成都平原最后的机动兵力。
5.终极目标:成都。
涪城失守,成都门户大开。蜀汉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在光禄大夫谯周等人的劝说下,向兵临城下的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策略成功的根本原因。
1.绝对的出其不意:蜀汉的所有防御体系都建立在“剑阁是唯一通道”的思维定式上。邓艾从“不可能”的方向出现,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
2.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邓艾的军队没有退路,要么胜利,要么全军覆没。这种绝望感激发了全军最强的战斗力。
3.精准打击要害:邓艾的目标非常明确,绕过所有次要城池,直插政治中心成都,迫使对方中枢系统崩溃。
4.蜀汉内部的空虚与腐败:后期蜀汉人才凋零,朝政混乱,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缺乏应变能力和抵抗意志。
总结来说,邓艾的入川路线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绝地奔袭”路线。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征服,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完胜。这条路线也为后世所的军事家提供了永恒的启示:天险固然可靠,但最大的漏洞往往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定式之中。
钟鹏举经过仔细梳理,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奇袭成都的路线和策略。他将钟林倍请至密室,面授机宜。
钟林倍,生得眉清目秀,听完钟鹏举的计策后,眨了眨那双长有浓密眼睫毛的大眼睛,微笑道:“我原以为举叔是让我率军直扑沱江的内江和资阳一线,抢占先机,从而使退防二线的嘉王和武泰军的计划落空。”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