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的春风刚吹绿护城河两岸,荆州传来的急报已疾驰入宫。紫宸殿内,柴荣正对着江南舆图推演战事,内侍捧着密封的奏报躬身而入:“陛下,西路军副帅韩令坤急报,南平王高保融遣其子高继冲携国书、户籍、舆图,前往荆州献土归顺!”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抬手道:“呈上来。”
国书字迹工整,言辞恳切。高保融在信中直言,南平地处江汉之间,夹在后周与江南诸国之间,久遭战乱之苦,百姓渴望太平。如今后周军威鼎盛,天下一统已成大势,他不愿再让南平百姓陷入战火,愿献全境三州十七县,归入后周版图,只求柴荣能保全南平宗庙,善待境内百姓。
“高保融倒是识时务。”柴荣将国书放在案上,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南平国小力弱,疆域不过千里,兵力不足三万,根本无力与后周抗衡。高保融能主动归顺,既省去了西路军的征伐之劳,也为吴越、南汉等国树立了榜样,正是他“先抚后剿”策略的完美开局。
“传旨韩令坤,”柴荣沉声道,“即刻率部进驻南平都城江陵,接管军政要务,务必秋毫无犯。对高保融及其宗族,厚待有加,不得有丝毫怠慢。同时晓谕南平百姓,凡归顺者,减免本年赋税,照旧安居乐业,后周新政将逐步推行,惠及万民。”
“臣遵旨!”内侍躬身领命,匆匆退下。
柴荣走到舆图前,手指落在江陵的位置。南平虽小,却是江汉咽喉,控制着长江中游的航运要道。拿下南平,西路军便可顺江而下,与东路军形成呼应,南汉的北部门户也将彻底洞开。他心中暗忖,高保融的归顺,不仅是江南统一的第一步,更是打通南北水运、保障军需供应的关键。
此时,荆州城外的西路军大营中,高继冲正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候召见。他年方弱冠,面容清秀,身着南平王爵礼服,手中紧紧攥着父亲交给的舆图,手心早已沁出冷汗。虽知后周许诺优待,但毕竟是献土归降,前途未卜,由不得他不紧张。
“高公子,我家主帅有请。”韩令坤的亲兵走入营帐,语气恭敬却不失威严。
高继冲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冠,跟随亲兵走出营帐。大营之中,后周将士列队而立,铠甲鲜明,气势如虹,让他愈发感受到后周的强盛。韩令坤身披黑色铠甲,端坐于中军帐前的帅椅上,见高继冲走来,起身相迎:“高公子一路辛苦,令尊深明大义,献土归降,实乃南平百姓之福。”
“韩将军谬赞。”高继冲躬身行礼,“家父常言,天下一统乃民心所向,我南平愿顺天应人,归入大周版图,只求将军能信守承诺,善待境内百姓。”
“公子放心。”韩令坤朗声道,“大周皇帝圣明,早已下旨,保全南平宗庙,善待宗族百姓,减免本年赋税。我这就率部随公子前往江陵,接管军政,绝不惊扰百姓分毫。”
说罢,韩令坤下令拔营,西路军三万将士井然有序地跟随高继冲向江陵进发。沿途州县的南平官员见后周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纷纷打开城门迎接,无人敢有反抗之意。百姓们站在道路两旁,起初面带惶恐,见后周军不仅不抢不掠,反而对老者孩童多加体恤,渐渐放下心来,甚至有人自发端出茶水粮食,犒劳大军。
江陵城内,高保融早已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等候。见韩令坤率部到来,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南平王高保融,恭迎大周王师!”
韩令坤翻身下马,扶起高保融:“高王不必多礼,陛下念你深明大义,特赐你汴梁府邸一处,晋封‘南平公’,世袭罔替。即日起,你可携宗族迁往汴梁,安享富贵。”
高保融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谢恩:“谢陛下隆恩!臣愿即刻移交军政大权,迁往汴梁,为大周效力。”
接管江陵的仪式简洁而庄重。韩令坤命人张贴柴荣的诏书,晓谕全城百姓,随后派兵接管城门、粮仓、军械库,任命后周官员协助南平旧臣处理政务。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丝毫混乱,江陵城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消息传回汴梁,柴荣龙颜大悦,下旨嘉奖韩令坤,并传令六部,即刻筹备南平新政事宜。户部调拨粮草种子,工部选派工匠,礼部拟定官学章程,准备在南平推广后周的制度与文化。
“陛下,南平归顺的消息已传遍江南,吴越、南汉皆有使者暗中打探消息。”范质躬身奏道,“钱俶想必已收到消息,此时正是劝降的最佳时机。”
柴荣点点头:“传旨赵匡胤,让他即刻派人前往杭州,告知钱俶南平归顺之事,重申朕的许诺。若钱俶仍犹豫不决,便让他看看南平的现状,百姓安居乐业,宗族富贵无忧,这便是归顺后的下场。”
“臣遵旨。”范质领命退下。
柴荣走到窗前,望着宫外明媚的春光,心中思绪万千。南平的顺利归顺,让江南统一的步伐加快了许多,但南汉刘鋹仍在顽抗,清源军留从效心怀异心,吴越钱俶尚未最终决断,江南的局势依旧暗藏变数。
就在这时,内侍再次匆匆走入:“陛下,吴越使者吴文彬求见,说是钱王有要事禀报。”
柴荣眉头一挑,心中暗忖:钱俶此刻派使者前来,是已下定决心归顺,还是仍在摇摆不定?他淡淡吩咐:“宣他进来。”
吴文彬走入殿中,神色比上次更为凝重。他躬身行礼:“外臣吴文彬,奉钱王之命,拜见陛下。我王已得知南平归顺之事,心中颇为震动,特命外臣前来,向陛下请教归顺后的具体事宜。”
柴荣心中了然,钱俶这是在打探虚实,尚未最终下定决心。他笑道:“钱王不必疑虑,南平的现状便是最好的证明。归顺之后,吴越仍由钱氏世代镇守,朕绝不干涉内部事务,只需遵守大周律法,奉大周正朔。百姓减免三年赋税,农桑、水利、商路皆由大周鼎力相助,吴越定会比今日更加富庶。”
吴文彬躬身道:“陛下圣明,外臣定当如实转达。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南汉刘鋹已派使者前往杭州,劝说我王联合抗周,许诺攻破汴梁后,共分中原。契丹余部也派人联络,愿出兵骚扰后周边境,为吴越牵制兵力。我王心中仍有疑虑,不知该如何抉择。”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随即恢复平静:“朕明白了。钱王的顾虑,朕能理解。但他需想清楚,南汉刘鋹荒淫无道,契丹余部自身难保,他们的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一旦开战,吴越百姓将流离失所,钱氏宗庙也将毁于一旦,这便是抗周的下场。”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朕给钱王最后三日时间考虑。三日后,若他愿归顺,朕既往不咎,待遇如南平高保融;若他执意抗周,赵匡胤的五万大军,韩令坤的西路军,将南北夹击,吴越再无翻身之机!”
吴文彬心中一凛,连忙躬身道:“外臣定将陛下的话原封不动转达钱王,三日内必有答复。”
柴荣摆摆手,让吴文彬退下。殿内再次恢复寂静,柴荣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吴越和南汉的疆域上。南平归顺,已让江南局势明朗,但钱俶的最终抉择,南汉的顽抗,仍将决定江南统一的进程。
三日后,钱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顺应大势,归降后周,还是被南汉和契丹余部蛊惑,奋起一战?柴荣心中清楚,无论钱俶如何选择,江南一统的结局都已注定,但过程的难易,却关乎无数百姓的生死。
他抬手抚摸着舆图上的江南大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若钱俶归顺,便兵不血刃拿下吴越;若他顽抗,便只能挥师东进,用武力终结割据。而南汉刘鋹,早已被他列入必杀名单,无论如何,都要将其擒获,还岭南百姓一个太平。
窗外的春风吹动着帘幕,带来阵阵花香。柴荣知道,江南的战火即将全面点燃,而他的统一大业,也将在这场战火中,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至于那些潜藏的危机与变数,他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只待最终的决战。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