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王宫的议事殿内,烛火彻夜未熄。钱俶身着素色王袍,端坐于王座之上,面前摊着柴荣的亲笔信、南平归顺的奏报,还有徐铉转交的南汉密信。殿下文武大臣分列两侧,神色各异,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大王,三日期限已到,不能再犹豫了!”丞相沈虎子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南平高保融归顺后,宗族受封,百姓免赋,江陵城安居乐业,这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后周军威鼎盛,赵匡胤五万大军压境,韩令坤西路军已据江汉,若开战,吴越必亡!”
徐铉立刻反驳:“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南平乃弹丸之地,归顺不足为惜。我吴越富庶,水师精锐,又有南汉、契丹余部相助,若能奋起一战,未必不能击败后周!一旦归顺,钱氏百年基业便毁于一旦,大王怎能甘心?”
“相助?”沈虎子冷笑,“南汉刘鋹派军进驻桂州,不过是想坐山观虎斗,待我吴越与后周两败俱伤,再坐收渔利;契丹余部骚扰北疆,不过是杯水车薪,怎能撼动后周根基?徐大人,你不过是想借吴越之力复辟南唐,休要再蛊惑大王!”
两人争执不休,大臣们也分成两派,各执一词。钱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案上的民生蓝图上。那上面绘制的水利工程、高产作物种植区,还有新式农具的推广计划,无一不贴合吴越的实际。他深知,柴荣并非虚情假意,而是真的为百姓着想。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走入:“大王,常州急报!赵匡胤派使者送来书信,称若三日内吴越不归顺,明日便将率军攻城!”
钱俶心中一震,猛地站起身。他知道,赵匡胤言出必行,明日若不答复,常州便会沦为战场。他走到殿外,望着远处的西湖夜景,心中五味杂陈。钱氏家族经营吴越数十年,历经三代,才有了今日的富庶安宁。他怎能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可他更不愿让吴越百姓陷入战火,流离失所。
“大王,”沈虎子跟了出来,躬身道,“百姓安居乐业,远比固守爵位重要。归顺后周,钱氏仍可世袭罔替,百姓减免三年赋税,这是天大的恩惠啊!”
钱俶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我何必逆天而行,让百姓遭殃?”他转身回到殿中,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传旨下去,明日一早,寡人将派王子钱惟濬携吴越舆图、户籍册,前往汴梁献土归顺!”
徐铉大惊失色:“大王,万万不可!一旦归顺,吴越便不再是钱氏的吴越了!”
“够了!”钱俶厉声呵斥,“寡人意已决,无需多言!徐大人若不愿归顺,可自寻出路,但不得再煽动百姓,否则休怪寡人无情!”
徐铉脸色惨白,瘫坐在地上,一言不发。其他反对归顺的大臣见钱俶心意已决,也不敢再多言。
次日清晨,杭州城外,钱惟濬身着礼服,手持吴越舆图和户籍册,在文武大臣的送别下,踏上了前往汴梁的路途。钱俶站在城楼上,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不舍与决绝。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吴越将正式归入后周版图,而他的命运,也将迎来新的转折。
汴梁皇宫内,柴荣收到钱惟濬前来献土的消息,龙颜大悦。他下令大开宫门,亲自到午门外迎接,以示重视。
钱惟濬见到柴荣,连忙躬身行礼:“外臣钱惟濬,奉父王钱俶之命,献吴越全境十三州、八十六县舆图、户籍册,愿率吴越百姓归入大周版图,恳请陛下收留!”
柴荣上前扶起钱惟濬,笑容满面:“钱王深明大义,献土归降,实乃天下百姓之福!朕承诺的条件,一一兑现:封钱俶为‘吴越王’,世袭罔替,仍镇守吴越;吴越百姓减免三年赋税,照旧安居乐业;南北商路全面开放,吴越丝绸、茶叶可自由销往中原,大周将派农技师前往吴越,推广新式农具和高产作物。”
钱惟濬心中大喜,连忙谢恩:“谢陛下隆恩!外臣定将陛下的厚爱转达父王,吴越百姓定会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大周!”
柴荣当即下旨,昭告天下:吴越归顺,大赦吴越境内罪犯,减免三年赋税;任命范质牵头,协调六部制定吴越新政推广计划;派郭荣前往吴越,代表朝廷安抚百姓,主持交接事宜。
消息传遍天下,江南震动。南平、吴越相继归顺,让南汉、清源军等割据势力惶恐不安,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统一的希望。汴梁城内,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江南统一迈出关键一步。
柴荣在紫宸殿设宴款待钱惟濬,席间,他询问了吴越的民生、水利、农桑等情况,钱惟濬一一作答。柴荣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让钱惟濬对这位帝王愈发敬佩。
“钱公子,”柴荣放下酒杯,语气诚恳,“朕知道,钱王归降,心中或许有不舍。但朕向你保证,只要钱氏忠心耿耿,善待百姓,大周绝不会亏待钱氏。日后,吴越若有难处,大周定会鼎力相助。”
钱惟濬躬身道:“陛下圣明,父王早已看清天下大势,能归顺大周,是吴越之幸,百姓之幸。外臣代父王向陛下保证,钱氏定会忠心耿耿,为大周效力。”
宴会结束后,钱惟濬在内侍的陪同下前往驿馆歇息。柴荣回到紫宸殿,望着墙上的江南舆图,心中感慨万千。南平、吴越归顺,江南大半已归入后周版图,接下来,便是南汉和清源军了。
“传旨赵匡胤,”柴荣沉声道,“吴越归顺,东路军无需再驻守常州,可率军南下,与西路军韩令坤会师,合围南汉!”
“臣遵旨!”内侍躬身领命。
柴荣走到舆图前,手指落在南汉都城广州的位置。刘鋹荒淫无道,残害百姓,早已天怒人怨。他心中暗忖,南汉必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清源军留从效,反复无常,也需尽快平定。
就在这时,内侍再次匆匆走入:“陛下,西路军急报!南汉刘鋹得知吴越归顺后,怒不可遏,已下令囚禁大周使者,加固广州城防,招募海盗扩充军队,誓要与大周决一死战!”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刘鋹不知死活,竟敢顽抗到底!传旨韩令坤,加快进军速度,务必早日拿下南汉,擒获刘鋹,还岭南百姓一个太平!”
“臣遵旨!”
柴荣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已有了决断。江南统一的大业,已完成大半,剩下的南汉和清源军,不过是癣疥之疾。但他也知道,南汉依托岭南地形,易守难攻,海盗出身的军队战力也不容小觑,这场战争,恐怕不会太过顺利。
而徐铉等南唐残余势力,在吴越归顺后,不知会逃往何处,是否会与南汉、清源军勾结,继续作乱?这些潜藏的变数,都让柴荣不敢掉以轻心。
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旨,命人快马送往赵匡胤军中。密旨中,他详细部署了合围南汉的战术,同时叮嘱赵匡胤,密切关注徐铉等人的动向,一旦发现其踪迹,立刻抓捕,绝不能让他们成为后患。
夜色渐深,汴梁皇宫内灯火通明。柴荣坐在案前,思绪万千。江南的统一,已近在眼前,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平定南汉和清源军?如何安抚归顺的百姓?如何防范潜藏的叛乱?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一一解决。
而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忧:赵匡胤战功赫赫,威望日高,此次南征,若再立奇功,恐难以制衡。如何在平定江南的同时,防范赵匡胤拥兵自重?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柴荣的心头。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密旨上。柴荣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无论前路有多少挑战和变数,他都将勇往直前,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后周万世基业。而这场席卷江南的战火,也将在他的部署下,愈演愈烈。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