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丞相行辕。
烛火在巨大的并州舆图上投下摇曳的光影,诸葛亮手持朱笔,眉头紧锁,指尖在代表太行山径、壶关、天井关的线条上缓缓移动,心中飞速计算着。粮草尚能支撑多久?八阵图能抵御几轮猛攻?需要坚守多少日,才能为陛下和陆逊他们创造足够的战机?每一个数字都重若千钧,压在他的心头。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到近乎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行辕的寂静!只见老将廖化,这位素来以沉稳着称的宿将,竟不顾礼仪,几乎是跌撞着冲了进来,他甲胄染尘,满脸通红,气息紊乱,口中连声疾呼:
“丞相!丞相——!”
诸葛亮心头猛地一沉!廖化如此失态,前所未有!他瞬间联想到最坏的情况——八阵被破?不可能!魏军就算有司马懿亲自指挥,也绝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勘破他毕生心血所聚的阵图!难道是……司马懿那老贼又琢磨出了什么克制八阵的新战法?或是魏军动用了什么未知的利器?
一股强烈的不安蔓延在他的心间。他强自镇定,放下朱笔,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紧绷:“元俭!不在前线御敌,何故如此惊慌?可是前线有变?”
廖化跑得太急,一口气堵在胸口,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指着外面,嘴唇哆嗦着,努力想说出完整的句子:“是……是陛下!陛下他……他……”
“陛下?!”诸葛亮脸色骤变,心中那不祥的预感瞬间升至顶点!陛下怎么了?难道潼关有失?陛下遇险了?!他猛地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焦急:“陛下怎么了?!快说!”
就在廖化喘着气,尚未能答话的当口——
行辕大门处,光影一暗,一个身披明光铠、风尘仆仆却难掩激动的身影,已然大步踏入!
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皇帝,刘禅!
刘禅的目光第一时间就锁定了站在舆图前、面带忧色甚至有一丝惊惶的诸葛亮。他看到他那向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相父,此刻竟因他的突然出现而露出如此担忧的神情,心中不由一酸,又是心疼,又是激动。他快走几步,来到诸葛亮面前,声音带着长途奔波的沙哑,却充满了不容错辨的真挚与坚定:
“相父,朕……来接你回家了。”
轰——!
诸葛亮只觉得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他整个人都僵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活生生的刘禅。
什么情况?!刘禅?!他怎么在这里?!按照这个时间线,他不是应该在指挥攻打洛阳嘛,以刘禅的能力应该不可能这么快攻下洛阳啊!难不成也有人魂穿刘禅了,按照这个攻城速度,难道是天策上将李世民?不对,不对,那个这时间也不对啊!从潼关到晋阳,就算轻骑疾驰也不可能这么快!
巨大的震惊让他一时失语,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荒谬又惊悚的念头。他强迫自己冷静,急忙追问,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您……您怎会在此?洛阳……洛阳可已攻下?”
刘禅摇了摇头,坦然道:“未曾。”
诸葛亮心又是一沉,继续急问:“那……司马懿大军,可已全歼?”
刘禅再次摇头,语气甚至带着点“庆幸”:“司马懿大军已被朕与陆逊的渡河声势吓退,并未交战,已仓皇撤回邺城了。”
并未交战……吓退了……
刹那间,所有的线索在诸葛亮脑海中串联起来——刘禅亲征渡河,陆逊、关平强渡黄河威胁邺城,声势浩大却并未实质接战,魏军迅速撤退……原来,根本不是什么惊人的战术胜利,也不是什么“觉醒”或“魂穿”,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因为——
因为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担心他诸葛亮的安危,不惜放弃攻取洛阳、放弃全歼魏国主力的千古良机,调动举国兵力,摆出倾巢来援的架势,硬生生用这“虚张声势”,将司马懿的大军给“吓”跑了!
他所有的谋划,所有的牺牲,所有的行险一搏……在这一刻,仿佛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然而,预想中的失望、痛心、甚至愤怒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暖流般汹涌澎湃、瞬间冲垮了他所有心理防线的巨大感动!
他为了大汉,可以牺牲自己。这是他作为臣子,作为那个继承了“诸葛亮”记忆和责任的人,认为最理所应当的选择。
可他从未想过,那位他一路看着长大、有时甚至觉得有些“不成器”的少主,那位大汉的天子,竟然也愿意为了他,放弃那唾手可得的万里江山,那足以名垂青史的不世功业!
这份超越了君臣纲常,近乎于“情义”本身的抉择,重重地撞在了诸葛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怔怔地看着刘禅,看着对方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关切与如释重负,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哽住,鼻子一酸,眼前瞬间一片模糊。积蓄了数十年的操劳、隐忍、算计,以及此刻汹涌而来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终于冲破了那永远冷静自持的外壳。
两行热泪,不受控制地从他那深邃的眼眶中滑落,沿着清癯的面颊,滴落在胸前的衣襟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比如“陛下不该如此”、“此乃误国之举”,却发现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最终,他只是深深地看着刘禅,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带着哽咽的长叹,以及一个无比郑重、几乎用尽全身力气的躬身:
“陛下……老臣……何德何能……”
谋划落空,战略意图未能实现,但晋阳之围已解。诸葛亮迅速从巨大的情感冲击中恢复理智,他知道,此地已不可久留。
壶关仍在魏军手中,犹如一根钉子,卡住了通往晋阳的后勤咽喉。只要壶关不克,晋阳就是一座孤悬在外的飞地,补给困难,随时可能再遭围攻,且会牵制大汉大量兵力。
在与刘禅商议后,诸葛亮果断决定:放弃晋阳,全军撤退。
但撤退,并非简单的败退。他命令王平、廖化、姜维、邓艾等将领,率领精锐,牢牢守住已经夺取的野王、怀县,以及重新夺回的天井关等并州南部战略要地,构筑起一条新的、与魏军隔壶关对峙的防线。这为未来再次北伐,保留了宝贵的桥头堡和前进基地。
而司马师在惊魂稍定后,自然不肯轻易放弃晋阳这座并州核心。他派遣钟会率军重返晋阳。
当钟会的军队开进晋阳城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城内秩序井然,府库中带不走的粮草器械堆放整齐,民居完好,百姓生活如常,丝毫没有经历战火洗劫或被强制迁徙的迹象。
钟会策马行走在晋阳的街道上,看着这一切,不禁喟然长叹,对身旁的副将说道:“诸葛亮……这是根本没把晋阳当做暂居之地啊。他此举,是笃信他大汉迟早会打回来,届时,这晋阳城,连同城中的百姓、物资,都还是他大汉的财产。其志……不在小啊。”
他抬头望向南方,仿佛能看到那条以壶关为界,即将形成的漫长对峙线。他知道,战争,还远未结束。而那个让他父亲,让他老师都敬佩不已的对手,虽然此次未能竟全功,但其留下的布局与那份可怕的自信,已然为未来的天下格局,埋下了新的伏笔。
晋阳,暂时重归魏国。但并州的烽火,并未熄灭,只是转为了隔着壶关天险的无声对峙。而携带着复杂心绪返回长安的诸葛亮与刘禅,他们的君臣关系,也因这次晋阳之行,悄然发生了某种深刻的、超越传统的改变。
喜欢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