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粥煮糖融暖意,职场初试互助方
陈建国早上醒时,林慧已经在厨房忙了。红糖小米粥的香味飘进卧室,还混着点枫糖膏的甜 —— 是昨天从枫溪带回来的李大婶做的,林慧特意挖了一勺放进粥里。“你尝尝,比单纯放红糖更润。” 林慧把碗递给他,眼睛弯着,“以后早上都给你煮这个,比咖啡暖身子。”
陈建国喝了一口,粥滑过喉咙时,满是枫溪的味道。他想起在济世堂,赵二柱总在早上煮一锅粥,谁来抓药都能喝一碗。“今天去社区调研,我想把枫溪的互助模式跟主任说说。” 他放下碗,从公文包里拿出笔记本,上面画着枫溪晒秋架的草图,“比如组织老人一起晒手工、熬枫糖,让他们有个伴儿。”
林慧帮他整理领带时,看见他笔记本上的枫叶涂鸦:“你这草图上还画枫叶,不怕被同事笑?” 陈建国笑着把笔记本翻到另一页,上面是乐乐画的 “枫溪互助图”:几个小人围着晒秋架,旁边写着 “多干活多吃饼”。“他们笑就笑,这可是枫溪的‘真经’,比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管用。”
到社区办公室时,同事们已经到了。95 后下属小周看见他手里的笔记本,凑过来打趣:“陈主管,您这笔记本还带‘秋意滤镜’啊,画这么多枫叶。” 陈建国没解释,把草图摊在桌上:“今天去调研,咱们重点问老人‘想和邻居一起做什么’,比如缝布偶、晒菜干,就像农村晒秋那样,热闹。” 小周愣了愣:“晒秋?会不会太老套了?现在老人都爱跳广场舞。”
“你没试过怎么知道老套?” 陈建国想起在枫溪,村民们晒秋时的热闹劲儿,“去年枫溪秋收,我帮他们搭了晒秋架,李大婶说‘晒的不是粮,是有人说话的暖’。老人要的不是新鲜玩意儿,是有人陪着聊天。” 小周没再反驳,拿着调研表点了点头 —— 她注意到陈主管说 “枫溪” 时,眼睛里有光,不像以前那些领导,只会说 “标准化流程”。
调研的第一户是张奶奶家。老人独居,家里收拾得干净,就是太安静,连电视都没开。“平时就看看报纸,没人说话。” 张奶奶给他们倒了杯热水,杯子上的花纹都磨掉了,“以前在农村,邻居家煮了粥都会喊我喝,现在住楼里,门对门都不认识。”
陈建国坐在小板凳上,把枫溪晒秋的照片给张奶奶看:“您看,他们把菜干、布偶都晒在架子上,一边晒一边聊天,还比赛谁的菜干香。咱们社区也能弄个‘晒暖角’,您会缝布偶,正好能教大家。” 张奶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从抽屉里拿出个布偶:“这是我给孙女缝的,她在外地,好几年没回来了。” 布偶的衣服上缝着片小枫叶,是用红布剪的,和小丫缝的补丁很像。
中午在社区食堂吃饭时,陈建国的怀表突然发烫。他摸出来一看,表盘上闪过个模糊的画面:小丫在枫溪晒场上缝布偶,赵二柱在旁边熬药。虽然只有一秒,却让他心里踏实不少。小周看见他对着怀表笑,好奇地问:“陈主管,您这怀表是古董吧?还会亮?” 陈建国把怀表揣回怀里:“是我爷爷传的,里面装着‘暖’。”
下午回办公室,陈建国把张奶奶的布偶照片贴在公告栏上,旁边写着 “招募手工伙伴,一起晒暖聊天”。下班时,他看见公告栏前围了几个老人,其中一个说:“我会剪纸,能加入吗?” 陈建国笑着点头,忽然觉得 —— 枫溪的暖,已经开始在现实里发芽了。
诗意结尾:夕阳把公告栏的影子拉得很长,布偶上的枫叶在风里轻轻晃。陈建国摸着怀表,忽然明白:职场不是只有 KpI,像枫溪那样,把 “人” 放在心上,把 “暖” 融进工作,才是真正的 “接地气”。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