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首次改革会议,各部门的抵触情绪
清河县政府三号会议室。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天花板上那盏巨大的水晶吊灯,也倒映着一圈襟危坐的、面容严肃的男人。
桌上的茶杯是统一的白瓷盖碗,里面泡着相同的茶叶,升腾起袅袅白雾,模糊了彼此的表情,却让空气中那股无形的、紧绷的氛围愈发清晰。
沈铭坐在长桌的末端,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
这是他第一次以“县委办副主任”和“营商环境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双重身份,参加这种级别的协调会议。他能感觉到,从会议开始前,就有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像探照灯一样落在他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不屑,更多的,是藏在温和面具下的敌意。
这些人,都是清河县各大局、委、办的一把手。他们是这部庞大官僚机器上最重要的齿轮和轴承,平日里,他们决定着这部机器的转速和方向。
而今天,沈铭这个外来的“修理工”,要给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加一道紧箍咒。
县委书记赵长东坐在主位,他身后是县委办主任和几位副书记。他的左手边,是常务副县长,右手边,空了一个位置,然后是张副县长。
张副县长今天穿了一件熨烫得笔挺的灰色夹克,脸上挂着惯常的、温和的笑容,正低头和身边的交通局局长说着什么,显得轻松而惬意,仿佛今天只是一场普通的业务吹风会。
赵长东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与会者的心上。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墙上石英钟的秒针在孜孜不倦地行走。
直到预定的九点整,赵长东才抬起眼皮,环视一周,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同志们都到齐了,那就开会。”
他没有讲客套话,开门见山:“今天这个会,议题只有一个,就是优化我县营商环境。前段时间,社会上,企业界,对我县政府服务效率低下、办事流程繁琐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这些问题,就像我们清河县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不搬掉,我们招再多商,引再多资,都是一句空话。”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决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今天,我们就是要听一听,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初步改革方案。小沈,你来讲吧。”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沈铭身上。
沈铭站起身,对着主席台和众人微微颔首,然后打开了面前的笔记本。他没有念稿子,而是用一种平实而清晰的语调,将那份他早已烂熟于心的方案,娓娓道来。
“各位领导,根据赵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办公室经过初步调研,形成了一个不成熟的改革构想,核心思路只有八个字:‘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具体来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设立‘企业服务超级窗口’,将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涉企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这一个窗口。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对一个人。材料交上来,后台怎么流转,部门间怎么会签,那是我们政府内部的事,要变‘企业跑’为‘政府跑’。”
“第二步,向全社会公布‘一件事’审批流程图。把所有审批事项的流程、时限、所需材料,在电视台、报纸、政府网站上,全部公开,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为监督员。”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设立一条独立的‘营-商环境投诉专线’。这条专线由县纪委和县委督查室联合管理,受理一切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的行为。所有投诉,一经查实,处理结果必须在媒体上点名道姓地进行公示。”
沈铭的语速不快,逻辑清晰,没有一句废话。
当他说完“点名道姓地进行公示”时,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个局长的脸色明显变了变,端着茶杯的手,也停在了半空。
沈铭讲完了,坐了下来,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
赵长东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杯,轻轻撇着浮沫,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终于,财政局的局长,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了。
“赵书记,沈主任,这个方案,高屋建瓴,切中时弊,我们财政局是坚决拥护,原则上完全支持的。”他先是表了一番态,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呢,这里面有几个实际困难,我也想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来了。
沈铭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任何表情。
“就说这个‘超级窗口’,想法很好。但要把几十个部门的业务都集中起来,这得需要多大的场地?得需要多少设备?更重要的是,得需要多少新增的编制?我们县的财政,本身就比较紧张,这么大一笔开支,恐怕需要从长计议,先做好详细的预算和可行性报告,再提交常委会研究……”
他一边说,一边露出“为主分忧”的诚恳表情,仿佛他不是在推诿,而是在为县里紧张的财政状况殚精竭虑。
财政局长的话音刚落,国土局局长立刻接了上来,他是个皮肤黝黑的壮汉,说话声如洪钟:“王局长说的有道理啊!我们国土这边,困难更大!我们的业务审批系统,是省厅垂直管理的,和县里的网络物理隔绝。要把我们的系统接入到那个‘超级窗口’,这涉及到技术攻关,还得向省厅打报告申请接口。这一来一回,没有一年半载,根本下不来。不是我们不配合,是规定就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
“对对对,我们环保局也一样!”环保局长是个瘦高的男人,他扶了扶眼镜,急忙补充道,“我们的环评审批,有严格的法律程序,专家评审、公示,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要是强行压缩时间,万一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
一时间,会议室仿佛变成了诉苦大会。
“我们工商这边,窗口人手本来就少,一个人要负责好几个业务,再抽调人员去‘超级窗口’,那我们自己的工作就没人干了。”
“还有那个投诉专线,想法是好,但会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行恶意投诉?到时候我们正常的工作没法开展,天天去应对这些投诉,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一个个“实际困难”被摆上了桌面,一条条“合理建议”被提了出来。他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言辞恳切,仿佛都是真心为了改革好,只是这改革实在太难,难于上青天。
他们没有一个人公开反对,但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告诉所有人:这事,办不成。
沈铭静静地听着,看着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说一不二的局长们,此刻像商量好了一样,一唱一搭,配合默契。他甚至觉得有些好笑,这场景,和他在模拟器里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副县长,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他没有看沈铭,而是转向赵长东,脸上带着关切和凝重的神情:“书记,同志们提出的问题,我看都是很实际的,不是在找借口。沈主任的方案,很有魄力,也很理想。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我们搞改革,既要有冲劲,也要稳扎稳打,不能搞‘大跃进’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先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花上几个月时间,把方案里涉及到的编制、预算、技术、法律等问题,都摸清楚,搞明白。等拿出了一份详尽、科学、可行的调研报告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下一步怎么走。您看怎么样?”
这一招,叫“以拖待变”。
把改革的热情,拖进漫无边际的调研和报告里,拖到所有人都忘了这件事,拖到提出改革的人心灰意冷。这是官场上扼杀一项新政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手段。
张副县长说完,几位局长立刻点头附和。
“张县长考虑得周全!”
“对,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情况摸清楚,很有必要!”
会议室里的风向,瞬间被扭转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赵长东身上,等待着他最后的裁决。
赵长东依旧面无表情,他没有看张副县长,也没有看那些局长,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会议桌末端的沈铭。
“小沈,你听到了。大家有很多顾虑,张县长也提出了建议。你怎么看?”
这一刻,沈铭成了风暴的中心。
他知道,这是赵长东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他被这些人的气势压倒,顺着张副县长的台阶往下走,同意了那个所谓的“联合调研组”,那这场改革,从今天起,就已经死了。
沈铭站起身,脸上没有丝毫的沮丧或愤怒,反而露出了一丝微笑。
“感谢各位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也感谢张县长为我们改革工作想得如此周全。”他先是礼貌地向众人致意,然后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清晰而有力。
“各位领导提到的困难,确实都存在。但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为了讨论困难的,还是为了解决困难的?”
“如果因为场地不够、编制紧张、系统不兼容,我们就不去提升服务效率,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问题将永远成为我们服务不好企业的理由?”
“如果因为害怕被恶意投诉,我们就不敢设立监督渠道,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默认了那些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的行为应该被容忍?”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反问,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头。
“各位领导,这些困难,恰恰不是我们应该推迟改革的理由,而是我们必须立刻改革的原因!它们本身,就是这场改革要去解决的问题!”
他看向张副县长,不卑不亢地说道:“至于张县长提议的‘联合调研组’,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但是,这个调研组的工作,不应该是去研究‘要不要改’,而应该是研究‘怎么改好’,‘怎么改快’!”
“今天在座的,都是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我的方案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实施细则,正需要各位的智慧和经验来填充。场地不够,我们去协调;编制紧张,我们去争取;系统不通,我们想办法去打通。办法总比困难多!”
“赵书记成立领导小组,就是为了给大家解决这些后顾之忧的。我们办公室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大家做好服务和协调。今天这个会,不是务虚的讨论会,而是布置任务的动员会!”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沈铭这番话震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年轻人,面对这么多领导的“围剿”,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以一种更强硬的姿态,把所有问题都顶了回去。
张副县长的脸上,那温和的笑容第一次有些僵硬。
就在这凝固的气氛中,一直沉默的赵长东,终于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他缓缓开口,声音冰冷得像会议室外的寒风。
“沈铭同志说得很好。”
“困难,是用来克服的,不是用来当挡箭牌的。县委的决定,不是一张可以随意讨论修改的草稿。”
他的目光,像刀子一样,从财政局长、国土局长等人的脸上一一刮过,最后落在了张副-县长的脸上。
“我给大家一周时间。”
“一周之后,我要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在座每一个单位,拿出的具体实施方案。谁来牵头,什么时间完成,责任人是谁,都给我写得清清楚楚。”
他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地说道:
“如果一个礼拜之后,谁的方案还只停留在‘困难很多,需要研究’的阶段。那我就要研究研究,是不是这个位置,换个人来坐,困难就会少一点。”
喜欢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