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将父女二人都夸了一遍,
李纨眼中泛起笑意:“您先看这首《落花》,是我最得意的。余下的可慢慢品评。”
“甚好。”
贾铭应声接过。
在探春等姐妹与贾母凤姐的注视下,
展开诗笺细读。
素白宣纸上,
赫然题着《落花》二字。
见此诗名,
贾铭立刻想起李义山那首传世佳作。
原诗以飘零花瓣寄托才士不遇之悲,字字皆染愁绪。
李纨敢用此题,
想必对自家诗作颇有信心。
否则断不敢轻易落笔。
他凝神往下看去,
逐句品评。
而他读诗时,
李纨的眸光始终停驻在他眉宇之间。
(
在荣禧堂内,众人目光聚焦在贾铭身上。他正低头端详手中的诗稿。
贾铭记起原着里李纨仅存一首完整的诗作《文采》匾额,那要等到元春省亲时才问世,显然不是眼前这首。
他轻声吟诵起来:其三生灭元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开篇这句直白却不失意境,颇有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的韵味。字里行间道尽世事皆空的哲理,却又流露出难以超脱的怅惘。
这是在暗指亡夫贾珠和守寡的自己吧?贾铭暗自揣度。李纨素来贞静淡泊,能写出这般参透生死的词句确在情理之中。她对色即是空的领悟,恰如平日槁木死灰般的寡居生活,只管侍亲教子,伴着姑嫂们做些女红功课。
虽然心知肚明,贾铭却不点破。转而高声赞叹道:此句定是化用李延年倾国倾城的典故!二字用得妙绝,既已参透生死,又怎能忍见家国付之东风?珠大嫂原来心怀天下苍生。
说着故作惊讶地望向眼前的李纨,又瞥了眼她身后不远的探春。
因为他感觉这首诗,
更像出自英气勃发的探春之手。
看来,
李纨确实不简单。
李纨顺着他的话解释道:家父自幼教导我要忠君爱国,又见这些年来大乾内忧外患不断,所以...
原来是这样!
贾铭颔首。
细细思量李纨此人,
不论是原着中起诗社做东道,为平儿出头,还是在钗黛之争中保持中立,抑或在贾母丧礼时暗中相助凤姐,都彰显出她为人慷慨正直,富有同情心,胸有格局敢担当,处事公正不偏私,言谈更是机锋暗藏,确实配得上大观园政客之名。
这般品性,
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倒也不足为奇。
贾铭心中暗想,无论原着还是当下,
贾家都将如同枝头繁花——
盛放时绚烂夺目,
可东风一至便零落成泥,何其忍心?
纵有倾国姿色,终难逃东风摧折!
不过他心知肚明,
李纨诗中另藏深意,
或许那才是本心所在。
这般想着,不禁与李纨四目相接。
李纨果然从他眼中读出了未言之语:我明白了!
顿时心头剧颤,
仿佛被洞穿肺腑,
如同赤身 ** 立于人前!
顿时浑身不自在,
心底泛起异样涟漪。
珠大嫂子这首诗当真绝妙!
探春未曾察觉二人异状,
真心实意赞叹道。
先赞过李纨,
又转而对贾铭笑道:铭哥哥更了不起,竟能将诗评得这般精当!
贾宝玉等人都惊讶地望着贾铭,
连贾母、凤姐乃至王夫人亦不例外。
在他们印象里,
贾铭始终是个只会打杀的莽夫武将,
谁知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墨功底——
须知评诗之道,
最见真学问。
修改后版本: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旁人不过看个表面皮毛,
哪里能说出什么门道玄机?
贾铭的见解方显真才实学!
确实是功底深厚之人。
他暗忖自己好歹是受过现代教育,
九年苦读岂是虚度?
况复得天独厚,
继承了吕布毕生所学。
虽说吕布的文墨造诣
不及其盖世武艺那般超群,
却也绝非等闲之辈。
观其文章劝表,字字珠玑。
当年在丁原帐下担任主簿时,
那支笔杆子堪称妙绝。
纵览三国诸将,不敢妄称魁首,
却定比那夜读春秋的关云长更胜一筹!
论武艺韬略可力压群雄,
谈诗书文章亦能独占鳌头。
......
......
古今学识相融,
现代智识与吕奉先的文采交汇,
造就了贾铭卓尔不群的才情。
放眼当世,纵非冠绝群伦,
也称得上凤毛麟角。
更何况将来还有陈宫、蒋济等
当世大儒相辅佐,
学问造诣必将更上层楼!
本是将相之才,
奈何投笔从戎。
贾铭此言一出,众人皆默然。
皆知是贾珍父子相迫,
否则这位公子早该
(此处原稿缺失)
或许已是金榜题名时。
念及此处,
李纨、探春等人眼中
不禁流露更多怜惜与复杂神色。
且听全诗!
贾铭朗声吟诵:
唤醒绮梦憎啼鸟......
除奏通明问碧翁。
字字铿锵,气贯长虹,
自有一番铁马冰河的雄浑气魄!
吟诵之声格外动人心弦。
众人沉醉其中。
既沉迷于贾铭的嗓音,
又惊叹于李纨的诗作。
荣禧堂内一时静谧无声。
与贾铭初来时截然不同!
先前,
堂中一片愁云惨淡,如丧考妣。
此刻却骤然鲜活,众人皆忘却了贾珍父子之事。
这便是贾铭带来的变化!
“铭哥儿,此诗有何深意?”
司琪从迎春身后探头询问。
既是为自己,
亦是为迎春求解。
贾铭凝视二人,缓缓道出自己的见解:“此诗堪称佳作!”
“珠大嫂在此化用诸多典故。”
“‘唤醒绮梦’即惊破美梦,故而‘憎啼鸟’。可记得唐人金昌绪曾得一梦?”
“何梦?”
迎春轻声追问,似是因方才贾铭的鼓励,终于敢开口。
众人皆屏息静听。
显然知之者甚少。
足见贾铭学识渊博!
李纨眸光灼灼地望着他,
望着这个品评自己毕生最深情诗作的男子。
贾铭含笑解答:“此乃梦中梦。一女子正梦至辽西与情郎相会,忽被莺啼惊醒,故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
“且细想《落花》之题,句中更暗含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美梦被鸟啼惊破,醒来却见落红满地。”
解读时,
贾铭的目光如深潭泛寒,似刀光映雪,
直望进李纨眼底。
李纨亦怔怔相望,不觉出神,
倏然惊醒。
贾铭的目光终于移开!
想到李纨所处的时代,贾铭不禁深感悲哀。
文中引用了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典故。
这首词以忧时感世为主题,上片抒写对春光的留恋,下片借 ** 伤春暗喻壮志难酬。词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与家国之忧,寓意深远,凄婉中透着刚烈。
但在贾铭看来,李纨的处境恰恰相反——表面关怀家国,实则另有深意。蛛网中除了落花,还有烦厌的飞虫,正如人的情感,再美好也难免沾染瑕疵,终究是种无奈。
在贾铭心中,李纨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她口中的话,明指大乾,实则暗喻贾家与自己。
她对贾家怀有深情,却比谁都清楚:深陷污浊的贾家终将走向毁灭。
在道德约束下,她不得不留在贾家;但为了儿子,她又渴望挣脱桎梏,却明白母子注定无法逃离。
这令贾铭联想到曹雪芹——同样热爱生活又充满幻灭感,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体现着对人生的矛盾探索。
曹雪芹并非厌世者,他未曾真正看破红尘,否则不会为尘世悲欢倾注血泪,更不会如此执着于现实人生。
李纨亦是如此。
此刻她内心的激荡,贾铭看得分明!
贾铭暗自惊诧:莫非李纨早已预见贾家的末路?
……
不过,宁国府倒确实已经败落了。
(
荣国府独木难支,
贾门半边江山已倾。
返魂香非尘世物——《返魂香》乃吕逸手笔,
传闻此香可令亡者复生。
曲终人散花成泥,
岂有重生之理?
宁国府已 ** ,
荣国府气若游丝。
贾政兄弟皆庸碌,
贾琏宝玉难撑门楣。
覆灭之族怎复生?
故言非尘世物。
末句拟奏通明问碧穹:
通明乃玉帝仙宫,
古诗云鹄立通明殿,红云托玉皇。
即指苍天,
李纨欲问天命,
何以花谢?何以门衰?
贾铭睨着垂首的李纨:
何必自寻苦恼?
天命不可问,
落花难上枝,
往事不可追。
珠大嫂参透世情,
超然物外。
未知此诗何时作?
昨夜偶得。
李纨轻答。
贾铭暗忖:
定是宁府倾颓,
令其顿悟。
......
.....
二人心照不宣,
皆未点破诗中深意。
铭兄觉此诗可登报否?
探春问。
李纨亦注目。
贾铭略作沉吟:
若以官品论诗,
当列正三品。
(此处省略献花符号)
好,我将按要求
这当然是极好的。
诗作含蓄典雅,那些画面生动鲜明地浮现在眼前,却又令人难以触及。
然而他也明白。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比这出色的作品数不胜数。
单是一首《将进酒》就足以令这首诗黯然失色。
喜欢红楼:退婚秦可卿?反手截胡贾珍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红楼:退婚秦可卿?反手截胡贾珍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